聚酮类新型化合物的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文献综述

 2023-02-06 17:22:33

一、 选题背景及研究概述链霉菌属是革兰氏阳性细菌放线菌科中最大的属,广泛分布在盐碱地、海洋甚至海底沉积物、土壤、河流、湖泊中。

它们在土壤生态活动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为了应对复杂的环境挑战,它们演变出了一套自己的生存法则。

形态学上,它们通过多核菌丝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菌丝体网络,首先建立基底菌丝,随后脱离水相环境生长至空气中形成气生菌丝,卷曲后形成隔膜从而产生单基因组的孢子[1,2]。

这些孢子通过风和动物传播克隆出后代。

在部分菌丝体转变为孢子丝的过程中,链霉菌通过产生次级代谢产物与其余微生物群的生长进行竞争[3],这些次级代谢产物还能在细胞交流和信号传导中起到重要作用[4]。

链霉菌被人们深入研究主要归功于它产生大量的活性次级代谢产物,这些活性产物从功能上划分为抗细菌、抗真菌、抗病毒、抗肿瘤、抗结核、免疫抑制等;从结构上可以划分为核苷类、多肽类、糖肽类、beta;-内酰胺类及聚酮类化合物等等[5,6]。

聚酮类化合物一类由次级代谢途径产生的,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的化合物。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