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献综述1.1 肾性贫血及其主要改善途径近年来,慢性肾病在全世界范围的发病率越来越高,针对与之相关的疾病研究引起了许多药物化学工作者的兴趣,尤其是对于肾性贫血的研究[1]。
患有贫血的病人相比正常人血氧浓度及组织氧浓度更低,这种现象被称为缺氧。
长时间处于缺氧状态会导致细胞死亡,从而引起组织损伤和机能减退。
肾性贫血不仅严重地降低慢性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还会导致心血管相关疾病发病率及死亡率急剧升高[2, 3]。
在血液中,红细胞是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为运输氧气。
其中起到运输氧气作用的为含铁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血红蛋白浓度如果过低会导致运输至各个组织的氧气含量降低,从而对代谢过程造成不良影响[4]。
引发肾性贫血的主要因素是肾脏产生和分泌的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不足[5]。
肾病患者伴随严重肾性贫血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由于血液透析导致红细胞的破裂和死亡。
EPO同时也是除肾性贫血外其他贫血的主要指标,包括化疗引发的贫血、脊髓发育不良引发的贫血、与先天疾病相关的贫血等[6]。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