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课题背景1. 荧光探针法概述荧光探针法是一种检测分析手段,其本质是将细微的物理化学变化信息转化为可探测的荧光信号,探针和被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对探针的荧光产生增强、减弱或者偏移等影响,从而实现对被测物定性或者定量检测的目的。
目前,除了荧光探针法,还有许多传统的检测方法,如滴定法、离子色谱法、等离子原子发射光谱法、电化学方法、分光光度法等,这些方法大多需要复杂的设备和样品处理方法,成本较高并且难于完成实时原位的检测,而荧光探针法因其操作简单,分析快速,检测灵敏,无需破坏样品等优点而备受关注。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探针的荧光强度易受外界环境及自身浓度的影响,影响检测结果。
利用多组荧光信号对分析物进行检测,可以通过自身信号峰进行校正,避免上述因素影响,提高准确性。
因此设计合成具有多组荧光信号的荧光探针,对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2. 荧光检测机理目前荧光信号的改变主要与分子内电荷转移(intramolecular charge transfer,ICT);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FRET);光诱导电子转移(photo-induced electron transfer,PET)等有关。
随着对荧光机理研究的深入,开发了受两个发光机理控制的荧光探针,例如ICT-FRET 机理,ICT-PET 机理,PET-FRET 机理等,相较于单独的荧光发光机理,多种作用协同的发光机理优势明显:荧光发射强度和波长改变明显,可以提供多组不同荧光响应信号,实现对多种分析物的同时检测。
3. 生物硫醇的生理意义生物硫醇如谷胱甘肽(GSH)、半胱氨酸(Cys)和同型半胱氨酸(Hcy)等在维持生命体正常的新陈代谢、维持体内氧化还原动态平衡、生物催化、遗传信息转录修饰等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细胞内的这些硫醇水平的异常与一些疾病密切相关,如皮肤损伤、癌症、肝脏损伤、肺损伤、水肿、冠心病、牛皮癣、帕金森症、艾滋病、肌张力障碍等。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