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背景帕拉米韦三水合物是美国Bio Cryst 公司开发的以流感病毒表面糖蛋白神经氨酸酶为作用靶点的新型环戊烷类抗流感病毒制剂。
该药可有效拮抗对扎那米韦(乐感清TM)和磷酸奥韦(达菲TM)已产生耐药性的 A 型和 B 型流感病毒变异体, 其抗 A型 H1N1 药力更为有效, 而且本品采用静脉途径给药,在血液中浓度比达菲和乐感清更高,保持活性时间更长,可更有力地杀死病毒[1]。
帕拉米韦作用机理:是Babu等在分析唾液酸、扎那米韦、奥司他韦与NA的互相作用机制及构效关系的基础上设计并合成的环戊烷衍生物,与环连接的基团有亲水的羧基和胍基,以及疏水的异戊基和乙酰氨基,4个极性不同的基团分别作用于流感病毒NA结构中不同的活性位点区域。
羧基部分与NA活性位点的3个精氨酸残基Arg118,Arg292,Arg371形成强烈的分子间作用,乙酰氨基的甲基部分与NA疏水口袋中的Trp 178和Ile 222作用,羰基氧则与Arg152作用;胍基与NA活性位点的Asp 151、Glu 119、Glu 227及Trp 227产生强烈的分子间作用;对于B型流感病毒NA,异戊基部分与Ala 246、Arg 224和Ile222构成的疏水性口袋强烈作用,而对于A型流感病毒NA,异戊基部分作用于Glu 276疏水部分。
帕拉米韦分子上多个基团分别作用于流感病毒NA分子的多个活性位点,强烈抑制NA的活性,阻止子代的病毒颗粒在宿主细胞的复制和释放。
从而有效地预防流感和缓解流感症状。
帕拉米韦是一种对流感病毒有治疗作用的新型化合物,也属于神经氨酸酶抑制剂。
2008年至2012年,帕拉米韦在我国分别开展了以下临床研究:1.健康受试者的单次和多次给药的人体耐受性试验;2.健康受试者的单次和多次给药的人体药代动力学试验;3.健康受试者的体内和体外的代谢转化和物料平衡研究;4.以89例重症甲型流感患者为样本,开展了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5.以470例普通甲型流感患者为样本,开展了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阳性药和安慰剂平行对照临床试验。
二:立题依据帕拉米韦结构中含有胍基和羧基,属于大极性的两性化合物。
目前, 有关该药测定方法, 采用HILIC-SPE-LC-MS/MS 法[2],HILIC-LC-MS/MS 法[3],以及衍生化 LC-MS/MS 法, 测定大鼠血浆中的帕拉米韦[4]。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