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内容:
【立题依据】
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蓝藻水华爆发,已成为太湖水环境改善有待解决的首要问题。相当一部分蓝藻能产生藻毒素,对水生生物和人类的健康造成威胁,藻毒素是细胞内毒素,当细胞破裂或藻类腐烂分解后,毒素会大量释放到水体中,人类在皮肤接触,饮食,饮用水,食用水生生物后可能导致中毒。随着中国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逐渐加剧,蓝藻水华和赤潮的发生逐渐增加。80% 的蓝藻水华都可以检测出次生代谢产物---微囊藻毒素(MCS),它对水体环境和人群健康的危害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微囊藻毒素为七肽单环肝毒素,结构中存在着环状结构和间隔双键,因而具有相当的稳定性。 它能够强烈抑制蛋白磷酸酶的活性,当细胞破裂或衰老时毒素释放进入水中,同时它还是强烈的肝脏肿瘤促进剂。中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的颁布,将饮用水中微囊藻毒素含量限制为1mu;g/L,该标准的实施对水源水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发现可以产生毒素的蓝藻有近40种,例如固氮的鱼腥藻、束丝藻、拟柱胞藻、胶刺藻和节球藻,非固氮的微囊藻、颤藻和鞘丝藻等暴发所产生的一种肝毒素,它对蛋白磷酸酶1 和蛋白磷酸酶2A 具有抑制作用,因此与肿瘤促进作用有直接关系。研究表明,南部水体中藻毒素污染最为严重,而关于藻毒素在水体中和底泥中发布情况的研究表明底泥中的藻毒素比水体中的含量更高,并且底泥中的微生物对于藻毒素的降解起到关键的作用。
目前,对于太湖底泥中的微囊藻毒素的研究尚不充足,各种环境因子对藻毒素的产生和释放的影响,还需进一步调查分析,这对于太湖周边居民的健康及其控制对保证藻毒素的水环境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拟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l研究内容:藻毒素分析方法的建立及质检
在实验室中建立底泥中五种微囊藻毒素(MS-LR,MC-RR,MC-YR,MC-LW,MC-LF)分析的样品前处理方法,以及HPLC-MS/MS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并建立藻毒素分析的实验室质量控制程序。
l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通过对水体藻毒素水平环境因子的连续采样调查,探究太湖西部湖区藻毒素时空差异性的关键因子,以及藻毒素在沉积物的发布特征。通过以太湖水源地的自来水和湖水灌溉的素菜的粮食中藻毒素污染水平的调查,研究藻毒素通过饮用水和食物的暴露剂量,评价周边居民藻毒素潜在的健康风险。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