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岩黄耆化学成分的研究文献综述

 2023-02-20 19:27:34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中国岩黄耆(HedysarumchinenseHand.-Mazz.)为豆科蝶形花亚科岩黄耆属(Hedysarum)扁荚组(Sect.Obscura)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岩黄芪属植物在全球范围约有150种,中国已知的42种集中分布于西南及西北地区,其中中国岩黄耆分布于太行山、秦岭及四川西北山地,为中国特有种[1],稀为半灌木或灌木,叶为奇数羽状复叶,托叶2,干膜质,与叶对生,基部合生或分离;小叶全缘,上面通常具亮点,无小托叶。

岩黄耆属植物在中医药学上的使用已有悠久的历史,如多序岩黄耆(HedysarumpolybotrysHand.-Mazz.)、滇岩黄耆(HedysarumlimprichtiiHlbr.)及太白岩黄耆(HedysarumTaipeicumHand.-Mazz.)等可用于增强人体的免疫系统;多序岩黄耆的干燥根又称红芪,是中药方剂中重要的组成成分,其功效与黄芪相似,已区别于黄芪单独列入2010年版《中国药典》[2],生物学研究表明红芪富含大量的多糖,具抗衰老、抗氧化、抗肿瘤及抗糖尿病等活性,有作为现代保健食品和天然化妆品的潜力[3-5]。通过各种色谱及1H-NMR、13C-NMR、2DNMR、HR/MS等光谱手段,已从岩黄耆属中分离鉴定得到155种化合物,包括黄酮类化合物、三萜及其皂苷、香豆素、木脂素、甾醇、氨基酸及糖类物质等[6]。

基于上述植物化学及药理性质,岩黄耆属植物在新药的研究与开发过程中逐渐受到全世界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但目前对于岩黄耆属植物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对红芪化学成分及其多糖药理活性研究[7],而对中国岩黄耆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方面的研究未见报道。本实验拟提取并鉴定中国岩黄耆中的化学成分,以期为中国岩黄耆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方法

1、查阅文献资料:通过查阅文献了解中国岩黄耆中的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

2、提取分离:甲醇提取、萃取、过滤等;薄层色谱、硅胶柱色谱、MCI、ODS、凝胶SephadexLH-20。

3、分析方法:紫外光谱、红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氢谱。

三、研究内容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