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国传统中药,芫花质软,气微,味甘、微辛,具有逐水行气、解毒杀虫的功效;用于水肿胀满,胸腹积水、痰饮积聚、气逆喘咳、二便不利,外治疥癣秃疮、冻疮[1]。
到目前为止,从芫花的花、花蕾、叶、枝条、根中提取分离出化合物有 70 多种,其中含有黄酮类成分、二萜原酸酯类成分、香豆素类成分、绿原酸类成分、木脂素类成分、酚苷类等多种成分。
其中的黄酮类成分具有显著的镇咳祛痰、杀虫等功效。
由于芫花具有突出的药用价值,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为了完善药材的质量标准,进一步开发和利用芫花药材,查阅了相关文献。
1.本草考证芫花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味辛,温。
主治咳逆上气、喉鸣喘、咽肿、短气、蛊毒、鬼疟、疝瘕、痈肿、杀虫鱼。
《本经逢原》:芫花消痰饮水肿,故《本经》治咳逆咽肿,疝瘕痈毒,皆是痰湿风壅之象[2]。
芫花又称紫芫花、南芫花、头痛花、药鱼草等,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为传统的峻下逐水药,有毒,功能泻水逐饮,解毒杀虫。
中尾万三等对芫花进行了本草考证等工作,认为芫花的正品为 Daphne genkwa sieb. et Zucc.。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