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蓝根正丁醇部位化学成分含量测定文献综述

 2023-03-02 22:47:06

摘要:随着近年来学者们对板蓝根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的不断探索,已发现中药板蓝根近百种化学成分,抗病毒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也取得了一定进展。

但由于化学成分复杂,体外研究单一活性成分较多,仍不能确切阐明其抗病毒药效成分及机制。

本文通过阅读搜集相关文献,对近年来关于板蓝根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的研究进行综述,为后期开展板蓝根正丁醇部位通过多种成分协同作用于相同或不同靶点发挥抗病毒药效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板蓝根;化学成分;药理活性;综述板蓝根为十字花科菘蓝属植物菘蓝的干燥根,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之功效,药用价值最早是以蓝实名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1]。

《中国药典》1985~2015年版一直有收载。

板蓝根主要分布于江苏、河北、安徽等地,全国各地均有栽培,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发热头痛、肝炎、水痘、流行性感冒、咽炎等病毒性疾病及细菌性感染疾病。

板蓝根是清热解毒类药物的代表药之一,药效显著。

板蓝根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研究进展如下。

1、化学成分 目前,从板蓝根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多达上百种,主要通过分析板蓝根水提物,乙醇提取物,等的化学成分,发现其主要成分涉及生物碱类、有机酸类,此外还有氨基酸类、核苷类、芥子苷类、黄酮类、蒽醌类、含硫类、甾醇类等。

1.1 生物碱类1.1.1 吲哚类化合物:靛蓝[2],靛红[3],靛玉红[2],靛苷[4],2,5-二羟基吲哚[5],2,3-二氢-4-羟基-2-O-吲哚-3-乙腈[5],吲哚-3-乙腈-6-O-beta;-D-葡萄糖苷[5],羟基靛玉红[6],依靛蓝酮[6],(E)-二甲氧羟苄吲哚[6],青黛酮[6],1-甲氧基-3-乙腈基吲哚[7],3-乙酸基吲哚[8],3-吲哚醛[7],1-甲氧基-3-吲哚醛[7],脱氧鸭嘴花碱酮[9],(E)-2-((3-吲哚)腈基亚甲基)-3-吲哚[4]。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