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茎叶提取物对糖尿病小鼠肠道屏障和肠道微生物的调节作用文献综述

 2023-03-05 20:58:25

丹参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摘 要:目的:概述国内外近年来有关丹参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情况。方法:综合分析多年来有关文献资料,总结丹参的化学成分和现代药理作用。结果:丹参主要分为水溶性酚酸类成分和脂溶性二萜醌类成分。丹参被认为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对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抗凝血、抗炎、抗肿瘤、抗氧化等方面均能发挥作用。结论:丹参化学成分的研究日渐完善,对其药理作用的研究应用也日渐充实,丹参的药理作用广泛,疗效肯定,值得临床研究和推广。

关键词:丹参;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干燥根和根茎。主产于安徽、河南、陕西等地。丹参性微寒,味苦。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等功效,用于胸痹心痛、脘腹肋痛、癥瘕积聚、热痹疼痛、心烦不眠、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疮疡肿痛等。

1. 丹参的化学成分

丹参药理活性的物质基础研究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开始了,最初从丹参根部分离出了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ⅡA、丹参酮ⅡB等主要成分。40年代,我国王序等证明了丹参酮Ⅰ的结构为二萜醌类四环化合物,70年代,我国药物研究机构对丹参脂溶性成分和水溶性成分的化学结构和药理活性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1-2]。近年来,随着新技术新方法的广泛应用以及化合物分离鉴定技术水平的提高,丹参中越来越多的化学成分得到确定,其中部分化学成分已进行了药理学活性研究。目前,从丹参中分离的化学成分达100 多种[3],有效成分主要分为水溶性酚酸类成分和脂溶性二萜醌类成分,同时还含有含量较丰富的黄酮、三萜以及生物大分子等成分。

1.1水溶性酚酸类成分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