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文 献 综 述1.1背景介绍甘草属豆科植物,长期以来被广泛应用于中、西医临床疾病治疗,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1]。
研究表明,甘草提取物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菌、抗病毒、抗癌、抗抑郁、保护肝脏等多重药理作用[2-7]。
甘草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黄酮类、皂苷类、生物碱、氨基酸类、香豆素类、多糖类等,其中又以黄酮类和皂苷类为主。
黄酮类化合物主要是指基本母核为2-苯基色原酮类化合物,目前泛指2个具有酚羟基的芳香环(A环和B环)通过中央三碳链相互作用连接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 其基本骨架具有C6-C3-C6(图1)。
图1. 黄酮类物质结构a. 2-苯基色原酮;b. C6-C3-C6 甘草黄酮是甘草提取物中主要化学成分之一,研究表明目前为止已从甘草中提取获得300多种黄酮类化合物,包括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查尔酮、甘草素、异甘草素、刺芒柄花素、大豆黄酮和异黄酮醇等(图2)[1,8]。
甘草中的黄酮类物质兼有通过降低TNF、MMPs、PGE2、自由基、下调自噬水平的抗炎活性[9,10],依赖于Nrf2通路的抗氧化活性[11],依赖于MAPK通路、PI3K/AKT通路、NF-kappa;B通路、死亡受体依赖的外源性信号通路和线粒体凋亡通路的抗癌活性[5],被广泛用于各类型疾病的治疗。
大部分天然黄酮存在脂溶性或水溶性差、生物利用度低、稳定性不好等缺点,故常在植物来源的黄酮类活性先导物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结构修饰,使其能更好的适用于食品、药品等领域的需要。
常用的修饰方法包括酯化、甲基化、糖基化等。
图2. 甘草中几种常见黄酮类物质结构a. 大豆黄酮;b. 刺芒柄花素;c. 异甘草素;d. 甘草素糖苷是植物中广泛存在的一类糖类物质,在植物抗逆性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