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1.课题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1.1 研究现状
河流廊道一词源于景观生态学,是生态廊道(绿色廊道)的一种(Forman,1986)。2004 年,赵彦伟提出“根据河流的带状结构,河流廊道分为河流及其周围分布的河床边缘、漫滩、堤坝和部分的岸上高地。”[3]在对河流进行生态修复治理的基础上,生态廊道的建设还应着力于为市民打造休闲娱乐、赏景游玩的好去处。
生态修复的指导思想包括因地制宜、一河一策,保持物种多样性,保持河道连通性等。城市河流生态廊道是我国水环境中污染严重,生态破坏较大的区段,因此进行修复时,对整个生态系统进行整体研究,进行规划,同时设计生态修复的方案[3]。方案中包括对生态堤岸的修复、对河流本身水质的修复以及对陆地沿河景观带的修复。
1.2 发展趋势
目前,我们国家大部分的河流生态修复、城市河流生态廊道建设,以依托水利工程学的一些观点和技术为主,并辅以景观学的相关研究理论。大部分的河流生态廊道规划研究都步入正轨,稳步发展。基于对城市河流生态廊道的认知,以及对生态修复相关理念的研究,本文也将从生态修复治理的同时,结合生态水利学和景观生态学的相关理论和技术,以因地制宜、城市与自然融为一体、生态可持续发展作为规划总指导,进行深入的规划设计。
2.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河流廊道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城市中的生态景观功能,为整个生态圈中的生物提供水源,为人们提供优美的景观以供欣赏[3]。河流生态廊道发挥着栖息地、景观、通道等作用,于此同时也可承载人类的休闲娱乐活动。随着城市水体污染日益加剧,部分主要河道被损坏,甚至出现河床河道裸露,水体黑臭,水面有大量垃圾漂浮,这一方面会对城市水系生态造成重大的影响,另一方面,河流作为城市的名片出现严重的景观破坏,会给无论是当地居民还是外地的旅客留下不好的印象,由此可见濠河沿岸水质生态修复迫在眉睫,濠河生态廊道建设也应当纳入城市重点规划内容。本文响应国家提出的“城市双修”的治理策略,以生态修复理念为主导思想,再辅以景观生态学和生态水利学的相关技术方法,初步建立濠河生态廊道规划设计理论,给出濠河部分河段生态廊道建设思想和大致方向,秉承“因地制宜”的理念,设计出符合濠河生态现状的更具意义的生态廊道。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