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采用的研究手段及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
一、题目:基于传递体毛细管电色谱手性拆分体系的研究
- 选题意义:
1.手性药物的生物活性与其立体构型密切相关,目前研制和生产光学纯的药物已经成为新药研究的一个发展趋势。同时手性药物的研究也已经成为药物研究的一个热点,对于手性药物的分离分析在药物分析研究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2.毛细管电色谱是毛细管电泳的一种分离模式,是高效液相色谱和毛细管电泳的“结合体”,其因高效、快速、微量等优点受到了广泛应用。
3.传递体是一种特殊的脂质体,相比于脂质体,传递体具有粒径更小、变形性更强的特点。目前主要用于药剂领域做药物载体,在药分领域,尤其是手性药物拆分方面,应用很少。
三、论文综述:
手性是自然界的一种基本属性,手性药物的生物活性与其构型密切相关,构型不同,生物活性也不同。当一个手性药物进入生物体后,生物体内的三维结构不同的受体、酶及蛋白质等,能够识别或者竞争性地与不同构型的药物对映异构体相互作用。如果生物受体的绝对构型与手性药物的绝对构型互补,可将真个蛋白质或临近蛋白质激活,产生生物活性,互补程度越大,生物活性越高,反之,就没有生物活性或者只有低的生物活性。由于手性药物一对对映体的生物活性往往有很大的差异,目前国内外发展趋势是生产和使用光学纯药物。1992年美国FDA正式规定了新药研究单位必需测定每个药物的立体异构体的组成,对每个异构体的药理毒理活性进行研究,并要求在报批资料中必需申报。中国新药审批要求中也提出了相应的规定。可见,对于手性药物的分析目前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相关领域的关注,手性药物的分离分析也成为了药分领域的重点和难点。
目前常用的手性色谱分析方法有:薄层色谱法(TLC),优点是简便、普及,不足是定量准确度差;气相色谱法(GC),优点是注销高,缺点是待测物需具有易挥发且热稳定的性质,许多化合物无法满足此条件;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为目前占主导地位的的手性分析方法,但手性固定相的种类和数量有限,且成本较高,柱效较低;毛细管电泳法(CE)柱效高,分离模式多,有各种类型的手性添加剂,适用范围广,多数化合物能够实现直接分离,显示出极大的应用前景。而在毛细管电泳的众多分离模式中,毛细管电色谱是应用很广泛的一种。毛细管电色谱是高效液相色谱和毛细管电泳的“结合体”,毛细管电色谱的分离原理包含两部分:一方面,如同高效液相色谱一样,依据分析物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作用不同而实现分离;另一方面,与毛细管电泳相似,离子化合物也受到电场作用产生电迁移,也是分离原理之一。与高效液相色谱不同的是,毛细管电色谱的驱动力不是压力而是电场力,这来自于毛细管电泳。毛细管电色谱兼具高效液相色谱和毛细管电泳的优点,高效、快速、样品耗量少等,分离范围广泛,包括离子化合物、手性化合物、生物大分子以及中性化合物等。
脂质体是自组装的囊泡,类似于天然生物膜,通常由包围水溶液的磷脂双层构成。近年来,作为分析载体,脂质体引起了CE研究的重视。由于其高灵敏度和低背景噪声,粒径范围为20至80nm的小单层囊泡(SUV)也称为纳米脂质体(NLip),在CE分离系统中可以作为合适的添加剂。而传递体是一种特殊的脂质体,又叫柔性纳米脂质体、变形脂质体。在脂质体膜材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如胆酸钠、脱氧胆酸钠或吐温80等作为边缘活化剂,便赋予了该脂质体高度的变形性。传递体是一种特殊的类脂囊泡微粒,内部包含水相隔室,外部包围着磷脂双分子层具有特殊的变形性。形态学上,传递体类似于脂质体和类脂囊泡,功能上传递体具有充分的变形性。他们处于一种亚稳定的状态,这使得囊泡的表面具有流动易变性,因此具有高度的变形性。目前传递体主要应用于药剂领域做药物载体,而在药分领域,尤其是手性药物拆分领域应用极少。本次研究拟将传递体共价键合于毛细管内壁作为固定相,以羧甲基-beta;-环糊精作为手性选择剂添加入运行缓冲液中,建立传递体毛细管电色谱体系对手性药物进行拆分。
四、参考文献: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