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维酮碘脂质体凝胶剂的质量研究文献综述

 2022-12-18 17:18:49

概述

聚维酮碘(PVP-I,也称作碘代维酮)为1-乙烯基-2-吡咯烷酮均聚物与碘的复合物。聚维酮碘是用于治疗和预防局部伤口感染的广谱防腐剂。它的杀菌特性(包括酵母、霉菌、真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且不易产生耐药性反应使其常用于手术前后的皮肤清洁及擦洗、切口和烧伤感染、炎症等。[1]

1.1 理化性质

碘通过结合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的螺旋结构内侧后与之络合,使碘的溶解度显著提高,与碘酊相比,不仅增长其作用时间,还降低了碘的副作用,减小了对组织黏膜的刺激性,对皮肤作用更温和。[2]聚维酮碘的化学性质主要表现为碘元素的特性,所以其有效成分含量的计算表量为碘元素。聚维酮碘是无定形黄棕色至红棕色粉末,可溶于水或乙醇,不溶于氯仿,丙酮,乙烷,四氯化碳和乙醚。[3]聚维酮碘容易受潮形成软块状物,根据该干燥品计算,其有效碘含量应为9.0%~12.0%,需进行溶解搅拌均匀才能使用。聚维酮碘溶液是红棕色液体,着色浅,容易洗脱,没有腐蚀作用且毒性低,对黏膜刺激小,不需要乙醇洗碘。有效碘含量为10g/L以下时,聚维酮碘溶液为棕红色均匀粘稠液体,不会分层而且没有沉淀。而当有效碘含量为5g /L~10g / L,其pH为2.0~4.0,有碘的气味。聚维酮碘固体或溶液在常温常压下较稳定,但聚维酮碘溶液通过逐渐稀疏,颜色由红色变黄色,粘度也开始变稀,这降低了它的稳定性。所以,聚维酮碘的浓度不宜过低,贮存温度不宜过高,否则会影响稳定性。

1.2 药理作用

聚维酮碘为消毒防腐药。其接触皮肤伤口后,由于PVP是亲水性表面活性剂且PVP-I具有乳化作用,这不仅使聚维酮碘对细胞膜具有高亲和力,而且能破坏细胞壁,破坏细胞膜通透性,这一方面使释放出的游离碘通过与微生物的蛋白质等发生卤化反应,从而破坏蛋白质活性和微生物结构,使其发生代谢絮乱而死亡;另一方面利于大量的聚维酮碘润湿和穿透进入细胞,导致细胞内原有物质被排出从而使微生物死亡。[4~5]其杀菌作用随溶液中所含游离碘的增多而加强。

聚维酮碘能高效杀灭病毒、真菌、芽孢及多种常见细菌(包括大肠杆菌、结核杆菌、螺旋体、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等),而且不易产生耐药性。[6~7]

1.3 临床使用

聚维酮碘现在已经广泛应用于医院多个科室,包括皮肤科,外科,眼科及妇产科等。①治疗烧伤中使用消毒防腐剂—聚维酮碘能有效降低感染率,且聚维酮碘对创面基本无刺激、无着色,提高了愈合率,对烧伤有很好的治疗效果。②手术前对医护人员手、患者注射或穿刺部位皮肤及医疗器械用不同浓度的聚维酮碘进行消毒,能降低伤口感染率。③聚维酮碘对细菌、真菌及滴虫引起的急性阴道炎或宫颈糜烂进行阴道局部冲洗,不仅缩短了治疗周期,而且未观察到不适感及副作用。[8]④无论是五官科的化脓性耳廓软骨膜炎,鼻粘膜消毒;口腔科的口腔粘膜感染还是眼科的角膜炎、结膜炎等,均可用聚维酮碘进行消毒,治疗效果好,无副作用。⑤聚维酮碘还广泛用于各类性病及艾滋病的防治。尖湿疣患者直接涂抹药粉, 痊愈率高达96.4%。而且聚维酮碘可直接用于AIDS的皮肤消毒, 能有效杀灭梅毒螺旋体、艾滋病毒、衣原体等。

聚维酮碘作为重要的消毒防腐剂,在皮肤伤口消毒,预防感染等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临床应用效果已得到各种试验数据的验证。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