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采用的研究手段及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
一、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
高值药品的医保准入对于重特大疾病、防范重大疾病患者的用药可及性及可支付性具有重要作用,也是当前患者关心的热点问题。随着2017年新版目录调整,我国开始对部分专利药等高值药品进行谈判准入的探索。但由于高值药品的准入导致医保在运行的过程中产生基金风险问题,在“真实世界”的疗效以及经济性都存在着极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准入后的动态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本课题以保障重大疾病患者用药可及性和改善临床使用效果为目的,重点研究域外国家高值药品协议管理的具体类型、操作方式以及协议终止触发机制,来实现医保目录管理“动态平衡”的目标。
二、课题背景和意义
2017年4月18日,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关于公开征求建立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工商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动态调整机制有关意见建议的通知》,就高值药品如何建立完善的动态管理机制、医保目录内高值药品的退出机制问题征求社会各界意见,表明我国医保目录对于高值药品的医保目录动态管理尚不完善。
本课题由借鉴域外国家精细化管理模式对“如何管理药品谈判协议”展开分析与研究。具体而言,首先在归纳梳理域外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将谈判协议类型分为“经济导向协议”与“疗效导向协议”,以经济导向协议中的“价量协议”和疗效导向协议中的按替代终点评估协议类型为代表,即“有条件继续补偿协议”和“结果保证协议”,并结合域外实证分析探索协议的内容、操作方式、后续追踪管理、协议终止触发机制的逻辑顺序深入研究, 最后根据我国需求与改革动态,总结域外模式优劣势,初步对我国谈判协议的管理方式,以及后续如何实现医保动态管理内部联动提出完善建议。
二、研究手段及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医药信息数据库、Google学术、Elsevier ScienceDirect期刊数据库、Web of Science(SCI)数据库等国内外知名数据库资源,获取有关高值药品进入医保目录后的管理模式的相关文献,全面了解国内外该模式的发展历程及实施现状,为进一步的研究做铺垫。
(2)比较研究法:分析域外国家现阶段对高值药品所采用的协议管理类型及配套措施,从协议概述、适用范围、执行方案等方面深入研究,并分析总结出我国制度现存问题,通过借鉴他山之石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3)描述性统计分析:将所获得的数据、资料加以整理、归类或绘制成图表,得出结论。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