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科大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课题背景
感染性疾病的发生比较普遍。凡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疾病统称为感染性疾病,其中传染性较强,可引起宿主间相互传播的疾病称传染病。非传染性感染是由外环境中的病原体感染宿主,如气性坏疽病是由土壤中的厌氧菌产气荚膜梭菌侵入伤口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病原在体内繁殖,或者是因为病原产生的毒素引起宿主中毒、都是由感染造成的。很多感染,临床上不会有症状或者症状十分轻微,但是感染性疾病最后的结局不外有下列四种:1.感染终止,致病微生物被消灭。2.慢性感染,致病微生物持续引起慢性炎症。3.带原状态,致病微生物对宿主无害,存在宿主体内,可传染给其他宿主。4.潜伏状态,致病微生物暂时对宿主无害,等待机会,伺机而动。目前,治疗该类疾病的药物主要有:各种抗生素、磺胺类和喹诺酮类药以及其他化学合成药(异烟肼、甲硝唑、呋喃妥因、吡哌酸等)。但抗生素存在长期滥用的情况,其会造成人体菌群失调,双重感染,病菌耐药性提高,浪费医药资源与增加医疗费用等危害。
穿心莲(Andrographis paniculata(Burm.f.)Nees.)为常用的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中药,有中药抗生素之称。其相关药物存在10余种,剂型多样。临床上多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已被广泛利用在传统医学,传染病的治疗。其具有吸收快,药效好,生物利用度高等特点。穿心莲中的二萜化合物如穿心莲内酯和新穿心莲内酯14-脱氧-11,12-二去氢穿心莲内酯,具有多种药理活性。穿心莲内酯、新穿心莲内酯均具有抑制和延缓肺炎双球菌和溶血性乙型链球菌所引起的体温升高的作用,可以起到一定的解热作用。去氧穿心莲内酯或脱水穿心莲内酯均能减少毛细血管壁的渗出,起到一定的抗炎作用。穿心莲水煎剂在体外能提高外周血白细胞吞噬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能力,可起到抗感染,影响免疫系统的相关作用。此外,穿心莲对心血管,妊娠,肿瘤也能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所以,对穿心莲有效成分二萜内酯类化合物的分离是研究穿心莲相关药物的物质基础。
研究目的
对穿心莲中二萜内酯类化合物进行分离和结构测定。
实验方法
1.药材及标准品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