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名称 咪唑并噻唑类化合物的合成课题性质 radic;基础研究应用课题 设计型 调研综述 理论研究1.研究背景恶性肿瘤是目前全世界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已经成为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大类疾病,近年来全球癌症病例将呈现迅猛增长态势,由2012年的1400万人,逐年递增至2025年的1900万人,到2035年将达到2400万人[1]。
美国化学会预测2016年,美国将发生1,685,210个新癌症病例和595,690个癌症死亡[2]。
因此,如何治愈肿瘤已经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
以前肿瘤主要治疗方式有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和靶向药物治疗三种,尽管靶向药物治疗一直在治疗肿瘤中占据重要位置,并且取得了不少的进展。
但是从100多年前开始,研究者们还是希望从抗肿瘤免疫应答方面来治疗肿瘤,然而,肿瘤细胞可通过一些免疫抑制信号通路降低肿瘤毒性T淋巴细胞活性,这些免疫抑制信号通路不仅在正常机体控制过度的免疫反应,而且也是肿瘤逃避免疫系统攻击的主要方式,阻断这些免疫抑制信号,由于肿瘤的免疫逃避和免疫抑制机制,使得这些抗肿瘤免疫治疗方法难以成功。
近年来,在抗肿瘤免疫过程中,T细胞作为核心执行者,首先被T细胞受体介导的抗原识别信号激活,同时众多的共刺激信号和共抑制信号调节T细胞反应,这些抑制信号即为免疫检查点。
聪明的肿瘤细胞往往可以通过免疫检查点抑制T细胞激活,从而逃避免疫杀伤。
因此,免疫检查点的抑制剂如CTLA-4抑制剂以及PD-1抑制剂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且目前已彰显疗效。
在这一领域的关键蛋白质靶标是PD-1和其配体PD-L1之间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发现,给研究者带来了免疫治疗的可能[3]。
PD-1,也称为程序性死亡蛋白1,是一种单体糖蛋白[4],在T细胞、B细胞、NK细胞、单核细胞和树突状细胞中都有表达[5]是位于T细胞上的免疫检查点,属于免疫抑制受体,是人体免疫系统中起保护作用的分子,起类似刹车的作用,防止T细胞过度激活导致的炎症损伤。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