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课题主要研究对于临床上脑梗死合并药物过敏(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综合征)的患者的用药分析及药学监护,通过对他的临床用药进行分析,并且对治疗效果及预后采取适当的跟踪及监护,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并且寻求更有效的治疗手段及方法。
脑卒中的治疗进展
摘要:脑卒中是引起全球人类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并已成为我国居民的首位致死疾病。它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其中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高于出血性卒中,占脑卒中总数的60%~70%。当前脑卒中主要治疗药物通过改善脑血循环、脑保护、抗血小板聚集来发挥作用。同时要做好二级预防的工作,防止脑卒中再发。
关键词:脑卒中 神经 治疗 预防
1.脑卒中发病机制
脑卒中,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这里讨论的脑卒中均为缺血性脑卒中。大部分病例中脑血流减少是由于脑动脉被栓子堵塞或血栓形成所致。目前公认的关于脑卒中的发病机制的学说除能量耗竭、兴奋性氨基酸(EAA)毒性作用、 梗死灶周边半暗带去极化外,还包括炎性细胞因子、 一氧化氮(NO)和自由基损伤及细胞凋亡等[2]。以上六种机制可以引起脑局灶缺血区的神经元死亡,通过对神经元是坏死抑或凋亡的判断,从而实现对脑卒中患者的个体化治疗。
2.脑卒中临床药物治疗进展
脑卒中在临床上主要分为3期[5],急性期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和特异性的治疗。具体治疗方案如下:
2.1一般治疗:
一般治疗主要包括:必要时吸氧,保证患者气道通畅,维持氧饱和度gt;94%;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24h或以上;对于体温gt;38℃的患者给予退热措施;对患者的血压血糖进行监护,将其维持在正常范围内;脑卒中患者由于呕吐、吞咽困难可引起脱水及营养不良,可导致神经功能恢复减慢,因此要给予脑卒中患者充足的营养支持[1]。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