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采用的研究手段及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
菊科为双子叶植物纲,菊亚纲的第一大科,约1000属、25000-30000种;广布于全球,主要产温带地区,我国有230属,2300余种,各地均产。菊科有大量的药用、观赏和经济植物,在中国菊科植物中,大约有300种可为药用。本实验通过对五种常用菊科药用植物(野菊花、菊花脑、大蓟、小蓟、水飞蓟)的根、茎、叶横切片的显微特性进行观察研究,旨在比较属间及属内药用植物的异同点,为菊科中药的鉴别提供依据。
1. 菊科菊属
菊属(Dendranthema (DC.) Des Moul.)英名:Florists Chrysanthemum,菊科的一属。约100种,多可供观赏,主要原产旧大陆亚热带及温带地区。栽培种的头状花序较野生种大得多。该属多数植物叶芳香,互生。头状花序上盘花和边花同时存在或缺边花。
1.1 野菊花
本品为菊科植物野菊Ghrysanthemum indicum L.的干燥头状花序。秋、冬二季花初开放时采摘,晒干,或蒸后晒干。本品呈类球形,直径0.3~1cm,棕黄色。总苞由4~5层苞片组成,外层苞片卵形或条形,外表面中部灰绿色或浅棕色,通常被白毛,边缘膜质;内层苞片长椭圆形,膜质,外表面无毛。总苞基部有的残留总花梗。舌状花1轮,黄色至棕黄色,皱缩卷曲;管状花多数,深黄色。体轻。气芳香,味苦。
1.2 菊花脑
本品为菊科植物菊花脑Chrysanthemum nankingense,为草本野生菊花的近缘植物,冬季地上部分枯萎,早春萌发。植株高30 ~ 90 cm,茎秆纤细,半木质化,直立或半匍匐生长,分枝性极强,表面近乎无毛或近上部稍有细毛。叶片互生,卵圆形或长椭圆状卵形,长2 ~6 cm,宽1 ~ 2. 5 cm,叶面绿色,背面淡绿色,近乎无毛; 叶缘具粗大的复锯齿或二回羽状深裂,叶基稍收缩成叶柄,叶脉上具有稀疏的细毛,先端短尖,基部窄楔形或稍收缩成柄,柄具窄翼,绿色或带紫色[1 - 2]。叶腋处秋季抽生侧枝。1011 月开花结籽,头状花序着生于枝颈,花小、黄色,总苞半球形,直径1 ~ 1.5 cm; 花期较长,近2 个月[4]。种子为瘦果,形小而呈灰褐色,12 月成熟。
2. 菊科蓟属
蓟属(Cirsium Mill. emend. Scop.)为一年生、二年生或多年生植物,无茎至高大草本,雌雄同株,极少异株。约250-300种,广布欧、亚、北非、北美和中美大陆。中国有50余种,分属8个组中。一年生、二年生或多年生植物,无茎至高大草本,雌雄同株,极少异株。茎分枝或不分枝,叶无毛至有毛,边缘有针刺。头状花序同型,或全部为两性花或全部为雌花,直立,下 垂或下倾,小、中等大小或更大,在茎枝顶端排成伞房花序、伞房圆锥花序、总状花序或集 成复头状花序,少有单生茎端。总苞卵状、卵圆状、钟状或球形,无毛或被稀疏的蛛丝毛或 蛛丝毛极稠密且膨松,或被多细胞的长节毛。总苞片多层,覆瓦状排列或镊合状排列,边缘全缘,无针刺或有缘毛状针刺。花托被稠密的长托毛。小花红色、红紫色,极少为黄色或白色的,檐部与细管部几等长或细管部短,5裂,有时深裂几达檐部的基部。花丝分离,有毛或乳突,极少无毛;花药基部附属物撕裂。花柱分枝基部有毛环。瘦果光滑,压扁,通常有纵条纹,顶端截形或斜截形,有果缘,基底着生面,平。冠毛多层,向内层渐长,全部冠毛刚毛长羽毛状,基部连合成环,整体脱落。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