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研究背景
随着“生物经济”(Bio-economy)的迅猛发展,各个领域都在加速对生物技术的探索、开发和应用,生物医药行业因其对人类整体生命质量的深刻影响处于“生物经济改革”的风口浪尖。靶向性高、生物活性强同时个体特异性显著的新型生物制剂以及高端基因定制疗法的优越性愈发明显,市场对其需求也日益提高。同时这也预示着人类将逐步从“信息技术时代”进入“生物技术时代”。
产业生态由能够产生价值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同事相互制约的产业内的个体所决定。众所周知,生物医药产业价值链主要分为三个层次。产业链上游的高端医药企业或者科研机构通常承担了开展基础研究的工作,产业链中游的企业一般负责各项生理学、病理学实验,而产业链下游的企业由于缺少专业的知识技术和经验积累,往往只能进行药品的生产和销售。在“前生物技术时代”,我国由于起步较晚,目前国内药企多数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中下游,很少有可以与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争夺市场资源、份额的专利新药。
为了能够强化自身在市场的竞争力,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的生物医药产业纷纷在国家的支持下进行了改革以适应新的生产方式从而是产业能够产出的价值最大化。
因此,我国也应当做出相应的调整,在生物医药行业发展的新阶段谋取更具优势的地位。
2、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本文将着眼于行业生态的宏观角度,研究产业结构变化原因及趋势,以高层次的视角探索微观企业偶此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参考国内外已有变革措施,总结出有利于微观企业持续发展的战略,从而帮助企业在行业内找准新的发展方向和行为模式,使其在新的行业生态中得以稳健、迅速的成长。
- 文献综述
(1)生物医药行业生态现状
现如今,在生物科技时代的浪潮中,各个发达国家都将抢占生物科技的制高点作为发展经济的重要手段之一。发达国家、地区代表美国、日本、欧盟等掌握着目前大多数的生物技术资源,但随着对生物技术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生物技术的普及的范围也越来越广,因此,苏月[1]认为虽然亚太地区生命科学产业规模较小,但已经显示出了极大的潜力,作为世界上最具发展潜力、充满活力的地区,其生命技术产业已经引起了全球的关注。她的推论正被王宏广[2]证明是正确的,2002-2007年是日本政府实施生物产业发展战略的第一个五年,在此期间日本生物科技市场经济总量增长迅猛,发展速度超过139%。我国更是由于占据巨大的人力资源、自然资源以及市场资源,近年来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更是不可小觑。早在1986年,我国就启动实施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简称“863计划”以探索生物科技的前沿。李炎炎[3]基于1995-2015年的数据统计出,我国新产品Ramp;D经费内部支出年均增幅已经达到30.61%,新产品研发经费年均增速达到28.87%,专利申请数量也以33.91%的年均增速持续增长,政府筹措资金的增速也保持着高速、持续的增长。在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增速保持为4%~7%的现状下,中国生物医药产业仍保持着很高的活力。随着日剧激烈的市场兼并重组,生物科技的产业化和规模化趋势也愈加凸显出来。在全球生物医药行业两极分化趋势日益明显的今天,我国医药工业的迅猛增长无疑使得我国成为亚太太平洋地区最大的亮点。
(2)美国生物医药产业生态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