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背景与研究目标
维生素E是我国维生素产业中的重量级品种之一,也是维生素家族中为数不多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种。我国生产的维生素E占据全球产量的半壁江山,并有不断扩大的趋势。虽然产能巨大,但产值却远远低于欧洲的生产企业。面对增速相对较慢的需求增速,如何将现有产能和即将新增的产能进行合理的消化,如何提高产业价值和开拓市场,成为横亘在我国维生素E厂家前的几道难题。本文通过分析容量较小但潜力巨大的国内维生素E市场,理清产业现状,并对其发展前景作一预测,从而为相关企业决策提供帮助。
本文是基于以下几点来研究的,首先介绍理论研究基础,即维生素E的基本情况,其次,对市场现状进行分析,通过行业地位、市场结构、制约发展因素等发面展开,从而为下文的前景预测提供理论基础;最后,基于上述对市场现状的分析和各方资料,对国内市场的发展前景做一预测。
二、文献综述
鉴于目前维生素E行业错综复杂的形势和越来越激烈的竞争,要对行业前景作出预测首先必须对行业的现状进行分析,以获得本质性的东西和数据,为后续的预测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首先摆出摆出问题,即维生素E产业目前的现状,主要从行业地位、市场份额、产能情况等方面描述,《药品类天然维生素E市场前景探析》[1]维生素E因其具有其他物质所不具备的、为动物机体所必须的生物活性,已成为整个维生素领域中人们关注的焦点。维生素E又名生育酚,是一种常用的药品兼营养保健品,目前已成为国际市场上用途最多、产销量极大的主要维生素品种,与维生素C(VC)、维生素A(VA)一起成为维生素系列的三大支柱产品。2008年这三类维生素的市场额超过30亿美元。其中维生素E规模最大,市场额超过了12亿美元。《维生素E的性质、应用及市场分析》[2] 维生素E 是全球市场需求量最大的维生素类产品之一。目前,其全球年需求量为6 万吨左右,实际产量约6 万吨,全球市场供需基本平衡。据统计,当前维生素E 全球产能可达7 万吨。目前,我国维生素E 市场需求增长率约为7%~8%,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市场需求增长率大概是5%~7%,而发达国家的增长比较慢。国外维生素E 市场起步较早,美、德、日、法等是维生素E 的生产大国,我国的维生素E 市场起步比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从上世纪80 年代维生素E 在我国得以真正发展,到上个世纪末,短短十几年时间我国合成维生素E 的生产已形成了一定规模,但天然维生素E 的产量还很低。目前,我国生产维生素E 产量较大的企业有: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和西南合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三者产量之和为4 万吨左右,约占45%的全球市场份额;帝斯曼和巴斯夫是国外主要的维生素E 供应商,大概占了55%的全球市场份额,它们操控着全球维生素E 市场话语权。80%以上的维生素E 用作饲料添加剂,只有不到20%用于食品添加剂、医药和化妆品等领域。该文的描述表明我国目前虽然是维生素E的生产大国,却不是维生素E的消费大国,并且生产的也都是诸如原料药、饲料级等的低端产品,因此陷入了维生素产业产业虽大,产值却不高的怪圈。同时与欧美等市场相比,我国的市场年消费量很小,维生素E的人均消费量也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维生素E市场异动》[3] 列举了海欣药业、海嘉诺药业、浙江医药子公司昌海生物、吉林北沙等企业在近期将要投产或扩产的维生素E的万吨级项目,这无疑使本就产能过剩的行业雪上加霜,也势必在来年加剧行业竞争导致内耗,并进一步进行资源整合。
其次对市场现状进行分析《2014年中国维生素产业透视》[4]分析了我国维生素产业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特征。指出制约我国维生素产业发展的的因素主要有:⑴环保问题;⑵新饲料法带来的饲料质量安全监管;⑶全球经济衰退带来的产品利润下跌;⑷产业资本整合带来的竞争加剧;⑸新进入者的挑战。并通过对养殖业的分析作出了维生素产业将会底部抬升的未来形势预测。《维生素 E 生产企业蓄谋突围》[5]指出产能过剩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维生素产业,维生素 C 如是,维生素 E 也如是,这才是造成目前维生素 E 产业走势低迷的关键。目前全球对维生素 E 需求在 5.5 万吨左右,而维生素 E 全球产能在 6 万-7 万吨左右,存在产能过剩。与此相同的像维生素C 产业,全球维生素 C 需求量每年大概为 10 万吨左右,而我国一年的产量在 20 多万吨,这已经大大的超出了市场消化的产量,盲目增产,导致了维生素行业今天的颓势,其尴尬现状几乎是可以预见的。 国内一些行业研究员则普遍在为中国过剩的维生素产业担忧。因为产能过剩的旧债已经到了得偿还的时候。他们认为,在维生素限产效果不佳的情况下,这种担忧将长期存在。《维生素产业在升级中再造优势》[6]中提到,受维生素 E 行业持续景气影响,维生素 E 新增及扩产消息频传。据了解,山东新发药业、海喜诺药业均投资建设万吨级以上的生产项目。而国内两大生产厂家:浙江医药和新和成也在进行扩产改造工程。有消息称,新增项目的产能约为 3.7 万吨,相当于目前全球产能增幅的 50%,届时,全球供求平衡局面将被打破。《维生素E的性质、应用及市场分析》[2]指出,由于全球需求疲弱、国内消费的增幅不大,目前国际上维生素E 市场价格持续走跌。虽然浙江医药等国内主要生产厂家采取涨价提振市场的措施,但仍然无法改变市场下跌疲势。上述三篇文章揭示了阻碍我国维生素E行业做强的影响因素。
在前景预测的部分,《维生素产业现状及前景趋势分析》[7]近年来发生在中国和东南亚地区的非典事件、地震以及海啸灾害极大地促进了公民健康意识的提高,维生素产品作为最具有科学依据的保健品,迅速被广大市民所接收,维C冲剂、维C维E复合冲剂、复合维生素片等维生素保健品供不应求,一个巨大 的维生素保健品市场正在快速形成。从市场的角度对维生素E的前景作了预测。进而《药品类天然维生素E市场前景探析》[1]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生活方式也较传统发生了较大变化。不合理的饮食结构、不良生活方式以及社会竞争激烈所致的精神压力等因素带来了一系列所谓的现代文明病的高发,威胁着现代人的健康。在这种情势下现代人既不情愿放弃现代生活方式又不愿意陷入现代病困扰之中,人们希望找到能改善健康质量、预防疾病、削减现代文明的负效应的对策,药物就成了人们的一种选择。药品类天然VE具有美容养颜、延缓衰老、防癌、抗癌等十多种对身体有益的功效,这些功效对于消费者而言相当具有吸引力。因此通过利用专业报刊杂志加强药品类天然VE保健功效、产品优势等相关知识进行宣传等手段,提高消费者对药品类天然VE的认知度,必将促使药品类天然VE成为保健品市场的新宠。又从功效方面对维生素E的前景作了预测《维生素E的开发与应用进展》[8]讲述了维生素E在医药领域,尤其是在生长发育、慢性疾病、抗老化等方面的作用,为后续的预测提供了有效支持。《我国维生素E市场前景分析》[9]又通过维生素E在各个领域的应用程度与发达国家作比较,得出我国的维生素E在食品、饲料、医药等领域的应用远低于发达国家,从而得出市场前景广阔的结论。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研究思路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