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背景与研究目标
药品作为一种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的特殊商品,它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命健康与安全。药品的质量是人们息息相关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增长、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药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国家对药品的监管越来越严。因此,如何让企业生产出符合预定用途和注册要求的药品,保障药品质量是现代制药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
而现在推行的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广泛有效的质量管理方法。全面质量管理的实质就是运用各种有效手段,把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参与管理,提高服务质量与水平。它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方法,被广泛运用于药品质量管理之中。它的核心是以质量为中心,它的基础是全员参与。企业通过实施全面质量管理,不仅可以提高质量管理水平,确保药品质量,还可以提高员工质量意识、降低质量成本、提高客户的产品质量满意度,从而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该课题通过分析xx制药厂目前全面质量管理现状,并对实施的全面质量管理绩效进行评估,找出公司在质量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优化企业产品质量,以求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确保企业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二、文献综述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全面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最早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由美国著名管理家费根堡姆提出的,后来在欧洲和日本逐渐得到推广与发展[1]。它是在传统质量管理的基础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现代化质量管理方法,已经成为一门系统性很强的科学[2]。全面质量管理在诞生初期,它主要是应用统计方法进行质量控制,使质量管理实现定量化,变产品质量的事后检验为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它是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不仅要管理生产过程,而且要管理采购、生产直至储存、销售的过程。但它发展到现阶段,全面质量管理赋予了许多新的科学内涵,它要求一个企业的全体员工都要密切关注和时刻重视产品质量,并且要求全员共同参与,要以人为本[5],要持续地推进质量改进,以顾客需求为核心,不断满足顾客的需求,最大限度追求顾客满意度[3]。全面质量管理的出发点就是预防产品质量问题的发生。
全面质量管理基本理论。
1、PDCA循环的相关知识。
戴明的PDCA循环起源于20世纪,这一基本概念是由休哈特提出的,包括计划、实施和检查。之后戴明对休哈特的这个概念加以修改。二战后,戴明的PDCA循环概念传到日本,在日本的企业领域取得了很大成功[6]。PDCA循环即质量管理工作循环,是一种能够保证企业所有生产活动有效实施的符合逻辑的工作程序,其中PDCA四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PDCA循环的四个阶段。P指的是计划(plan),包括方案与目标的设计以及各项活动策划的安排;D指的是执行(do),即具体工作的实施,将计划中的安排付诸于实践;C指的是检查(check),即要将执行计划过程中的所面对的问题等相关因素进行总结分析,指出其中正确的与错误的因素,找出出现问题的原因,进行经验总结;A指的是行动(action),就是处理总结出来的结论,采取扬长避短的原则,并将其做成书面可供传阅的文件为以后的工作提供参考,同时还要针对失败的工作总结经验,以免重蹈覆辙。针对尚未解决的问题,就可以在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改进。PDCA循环的工作程序已经渗透到了现有质量水准的各个生产活动当中。不管企业的生产目的是为了提高产品质量,还是减少不合格产品,都需要经历计划、执行、检查与处理这四个阶段[7]。
2、六西格玛的相关知识[8]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