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酚酸类成分抗心肌缺血作用的研究文献综述

 2023-01-11 16:51:59

一、综述部分

丹参为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丹参(SalviamiltiorrhizaBunge)的干燥根及根茎。味苦,性微寒,归心、肝二经,具有活血化瘀,清心除烦之功效,是常用中药,目前广泛用于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防治。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丹参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已有一定的成果,现将其研究进展概述如下:

1.化学成分的研究

丹参在化学成分方面的研究已有80年历史,早在30年代国外就做了不少工作,早期的研究工作主要针对其脂溶性成分,80年代初开始对丹参以及同属植物水溶性成分进行研究,其药理学研究表明,丹参对心脑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等均有保护作用[1]。

丹参中的化学成分主要分为两类:

水溶性酚酸类成分:到目前为止,从丹参根及根茎中分离得到酚酸类成分有14个[2],包含:丹参素,原儿茶醛,原儿茶酸,咖啡酸,异阿魏酸,迷迭香酸,紫草酸、丹酚酸A、B、C、D、E、F、G。

脂溶性的二萜醌类化合物:目前已报道从丹参根及根茎中分离得到18个二萜醌类成分[3]:丹参酮I、ⅡA、ⅡB,隐丹参酮,异丹参酮I、ⅡA、ⅡB,异隐丹参酮,丹参酸甲酯,羟基丹参酮ⅡA,丹参新醌甲、乙、丙,次甲丹参醌,1,2-二氢丹参醌,紫丹参素甲,紫丹参素乙。

2.药理作用

2.2丹参水溶性成分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