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酮类化合物LW-213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裸鼠异种移植瘤生长抑制作用研究文献综述

 2023-01-12 15:55:51

注:表格形式开题报告见附件

综述:乳腺癌啮齿类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摘要:本实验中涉及到使用动物的乳腺癌模型,现对如何制作啮齿类乳腺癌动物模型现状进行介绍,讨论各种模型制作方法以及其优劣势,着重论述本实验使用的异种移植瘤的动物模型

乳腺癌是一种严重威胁女性健康和生命的肿瘤,全球每年因为乳腺癌死亡的病例约有60万例[1]。随着死亡率的不断升高以及媒体关于此类疾病的报道,社会对于乳腺癌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如何制作理想的乳腺癌动物模型成为研究乳腺癌科研工作者思考和探寻的一个首要问题。一个理想的乳腺癌动物模型应该具有以下条件:①致癌方法简单、易于操作、重现性好②经济快速②指标客观明确③对癌变器官的特异性高④重复性好⑤诱发乳腺癌的病理类型生物学行为、电子显微镜下的表现与人体肿瘤相似[2]。目前根据制备方法以及研究目的不同,乳腺癌实验动物模型可以分为自发性、诱发性、移植性、转基因以及乳腺癌远处转移等5大类。

1 自发性乳腺癌动物模型

这种模型的最大特点是实验动物未经任何有意识的人工处理,生存到一定的年龄便自然发生乳腺肿瘤,多采用近交系小鼠。不同品系的小鼠在发病率和发病类型上有着很大的差异。C3H型雌性小鼠的肿瘤发生率几乎为100%;但是A系小鼠的繁殖雌鼠有80%的肿瘤发病率,处雌鼠仅有30%;DBA、RⅢ的繁殖雌鼠的肿瘤率只有75%;BALC/c类和C57BR;类小鼠的肿瘤发生率几乎为0,只有在引入乳房肿瘤物后才会升高。

值得一提的是自发性模型进行研究的时候,应该考虑饲料的配方以及营养因素,即使是同一饲料,由于储存条件不同,对于动物的肿瘤发生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3]

但是此类模型的肿瘤发展、发生的时间的不一致性较大,不能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肿瘤学资料,使得试验时间延长,所需动物多,实验消耗大。

2 诱发性乳腺癌动物模型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