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里叶红外分光光度计分析,原理,操作,校验标准课题性质 radic;基础研究应用课题 设计型 调研综述 理论研究开题报告内容红外分光光光度计的演变过程20世纪50年代,商品红外光谱仪问世,它以棱镜作色散元件,缺点是光学材料制造困难分辨率低且仪器要求严格恒温恒湿60年代发展了以光栅作为色散元件的第二代红外光谱仪,它弥补了棱镜红外光谱仪的缺点因此很快取代了它70年代出现了基于干涉调频分光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简称傅里叶红外光谱仪) , 使仪器性能得到很大提高。
红外光谱可以用于定性分析,也可以用于定量分析,还可以对未知物进行剖析。
红外光谱应用范围非常广,对固体、液体或气体样品,对单一组分的纯净物和多组组分的混合物都可以用红外光谱法进行测定。
红外光谱可以对有机物、无机物、聚合物、配位化合物的分析,也可以用于对复合材料、饰物、土壤、岩石、各种矿物、包裹体等的分析,可广泛的应用于化工、制药、地矿、石油、宝石鉴定、质检等领域,是教学和科研的有力手段,也是常规应用分析和生产不可缺少分析技术.傅里叶红外色谱仪的原理,组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没有色散元件,主要由光源( 硅碳棒高压汞灯) 迈克尔逊干涉仪试样插入装置检测器( DTGS或MCT) 计算机和记录仪等部分组成,其工作原理:由红外光源发出的红外辐射经准直镜准直后变为平行红外光束进入干涉仪,经调制后得到一束干涉光; 该干涉光通过试样后成为带有试样信息的的干涉光被检测器检测 检测器将干涉光信号变为电信号,由计算机采集,得到带有试样信息的时域干涉图,即时域谱, 时域谱难以辨认,经过计算机进行傅里叶变换的快速计算,将其转换成以透光率或吸收强度为纵坐标,以波束为横坐标的红外光谱图,即频域谱。
傅里叶红外色谱仪优势(1)扫描速度极快在整扫描时间内同时测定所有频率的信息,一般只要1s左右即可。
因此,它可用于测定不稳定物质的红外光谱,还可用于对快速反应过程的追踪,也便于和色谱法联用。
(2)具有很高的分辨率,能达0.1~0.005cm-1(3)灵敏度高因为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没有狭缝和单色器,反射镜面又大,故能量损失小,到达检测器的能量大,可检测10-8g数量级的样品。
除此之外,还有光谱范围宽(1000~10cm-1);测量精度高,重复性可达0.1%;杂散光干扰小;样品不受因红外聚焦而产生的热傅里叶红外色谱仪特点1、 只需三个分束器即可覆盖从紫外到远红外的区段;2、 专利干涉仪,连续动态调整,稳定性极高;3、 可实现LC/FTIR、TGA/FTIR、GC/FTIR等技术联用; 4、 智能附件即插即用,自动识别,仪器参数自动调整; 5、 光学台一体化设计,主部件对针定位,无需调整效应的影响等特点。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的应用 从上个世纪70年代到现在的几十年中,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FTIR)发展非常迅速,FTIR光谱仪的更新换代速度很快。
世界上主要的FTIR生产商,一般每三到五年就推出新型号的FTIR光谱仪。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