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ltraviolet-visible spectrophotometry, UV-VIS) 它是利用物质的分子或离子对某一波长范围的光的吸收作用,对物质进行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及结构分析, 所依据的光谱是分子或离子吸收入射光中特定波长的光而产生的吸收光谱。。
我们知道,许多物质都具有颜色,例如高锰酸钾水溶液呈紫色,重铬酸钾水溶液呈橙色。当含有这些物质的溶液的浓度改变时,溶液颜色的深浅度也会随之变化。溶液愈浓,颜色愈深。因此利用比较待测溶液本身的颜色或加入试剂后呈现的颜色的深浅来测定溶液中待测物质的浓度的方法就称为比色分析法。这种方法仅在可见光区适用。比色分析中根据所用检测器的不同分为目视比色法和光电比色法。以 人的眼睛来检测颜色深浅的方法称目视比色法;以光电转换器件(如光电池)为检测器来区别颜色深浅的方法称光电比色法。随着近代测试仪器的发展,目前已普遍使用分光光度计进行。应用分光光度计,根据物质对不同波长的单色光的吸收程度不同而对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称分光光度法( 又称吸光光度法)。分光光度法中,按所用的光的波谱区域不同又可分为可见分光光度法(400~780nm)、紫外分光光度法(200~400nm)和红外分光光度法(3103~3104nm)。其中紫外分光光度法和可见分光光度法合称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摘自GB/T14666-93
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特点: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仪器分析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分析方法之一。它所测的试液的浓度下限可达10-5~10-6molL-1(达mu;g 量级)在某些条件下甚至可测定10-7 molL-1的物质(达ng 量级),因而它具有较高的灵敏度,适用于微量组分的测定。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的相对误差为2%~5%,若采用精密分光光度计进行测量,相对误差可达 1%~2%。显然,对于常量组分的测定,准确度不及化学法,但对于微量组分的测定,已完全满足要求。因此,它特别适合于测定低含量和微量组分,而不适用于中、高含量组分的测定。不过,如果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比如用差示法,则可提高准确度,可用于测定高含量组分。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分析速度快,仪器设备不复杂,操作简便,价格低廉,应用广泛。大部分无机离子和许多有机物质的微量成分都可以用这种方法进行测定。紫外吸收光谱法还可用于芳香化合物及含共轭体系化合物的鉴定及结构分析。此外,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还常用于化学平衡等研究。
现代分析仪器制造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光度分析展现出十分诱人的前景。各种输出方式(如导数、多波长等)和多维数据(如反应浓度、酸度、时间、速度、温度等与吸光度的关系)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使人们获得更多、更准确的物质的信息和知识,为光度分析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