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制备与细胞学研究文献综述

 2023-01-13 18:01:31

一、课题内容  本课题将采用微乳化-界面缩聚法制备PEG修饰的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利用人克隆结肠癌细胞Caco-2及人结肠腺癌细胞HT-29作为体外跨肠道粘膜转运评价模型细胞,研究PEG化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的跨膜转运能力。

二、选题依据  聚合物纳米粒是一类重要的纳米递送载体,不仅可以用于抗肿瘤药物的递送以提高药物的靶向性,也可以用于药物的脑部递送以透过血脑屏障,还可以用于口服药物的递送改善药物的吸收,提高生物利用度[1]。

在聚合物纳米载体中使用较多的材料有壳聚糖及其衍生物、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PLGA)、聚氰基丙烯酸酯(poly(alkyl cyanoacrylate),PACA)等[2]。

其中PACA由于可生物降解及其在外科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而成为应用较成熟并具有前景的纳米材料[3]。

  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poly(n-butylcyanoacrylate),PBCA)生物降解速率小,聚合物毒性较小,因而尤受重视[2]。

目前,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因其生物相容性好、生物可降解、可缓控释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肿瘤靶向、脑靶向及口服递送系统的研究[3]。

  然而,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PBCA-NP)等微粒给药系统的口服吸收受胃肠道黏膜屏障以及生理环境的影响很大[4],口服给药后,由于胃肠道存在高度粘弹性、粘附性的粘膜层,大部分外界粒子会以不同的方式被清除[5],从而无法穿越黏膜进入体循环。

因此,通过对粒子表面进行修饰,设计黏膜渗透粒子具有非常实际的作用。

  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是应用最广泛的表面修饰材料,具有与水分子结合力强、柔性大、毒性和免疫原性低等优点而得到FDA认可[6]。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