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源杀虫剂是一类利用具有杀虫活性的植物某些部位或提取其次生代谢物制成的杀虫剂。
事实上,在药物发展的早期阶段, 利用天然产物防治作物病虫草害几乎是唯一选择。
在古老的中国、埃及、希腊、印度,植物性杀虫剂在农业上的应用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甚至在欧洲和北美,植物性杀虫剂的使用也已有几百年历史[1]。
直到20世纪40年代,DDT的产生使有机化学合成农药迅速雄踞整个农药市场,使植物性杀虫剂的研究使用一度陷入低谷。
但是,由于化学农药本身固有的缺点和人们不合理地长期滥用杀虫化学农药,导致害虫抗药性上升,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破坏,并严重地危害了人体健康。
近些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越来越崇尚环保、天然、无污染。
因此,人们开始把目光重新转向具有天然低毒、易降解、作用机理独特等这些优点的植物源杀虫剂上来。
地球上植物资源非常丰富,而植物又是生物活性化合物的天然宝库,其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超过40万种,这些产物是植物在与有害生物的长期协同进化过程中产生的,诸如萜烯类、生物碱、黄酮类、甾体、酚类等[2]。
这些物质通常都具有特殊的生物活性,从而帮助植物抵御有害生物的侵袭,近些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它们的杀虫活性进行了深入广泛的研究,进而使植物源杀虫剂的研究与开发取得了显著进展并加速了杀虫植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