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小檗碱片提高溶出度的工艺改进文献综述

 2023-01-16 21:13:39

1.拟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1.1、随着制药行业以及监管机构对药品质量问题的日益关注,溶出度试验成为了药品质量的关键检查项目以及药品注册的需要。溶出度指的是药物在规定的介质中从片剂或胶囊剂等固体制剂中溶出的速度和程度。溶出度不仅可以用于对药物在动物体内生物利用度进行预测外,而且是目前较能反映药物体内外相关性的体外测试项目,对于指导新药研究、控制药物质量、保证药物的有效性等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促进了药物研制水平和药物质量控制水平的提高。

1.2、盐酸小檗碱是一种较老的抗菌药,临床上长期用于解热、解毒、抗肠道细菌感染;近年来发现还有抗心律失常、扩张冠状血管、降血脂、降血糖、抗肿瘤、抗血小板聚集以及抗消化性溃疡等药理作用,是《中国药典》1990年、1995年、2000年版二部收载品种,其制剂主要为片剂与胶囊剂。1990年版药典增补本增订其片剂溶出度检查,2000年版药典将增订其胶囊剂溶出度检查。

1.3、根据2010年版中国药典规定,盐酸小檗碱片剂在45min时的溶出量必须ge;70%。南京白敬宇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盐酸小檗碱片,自从将盐酸小檗碱的原料由东北制药厂改成现在的常州亚邦制药有限责任公司之后,按原来的生产工艺制成的片芯,压片时存在片芯硬度差,脆碎度不合格以及溶出度不合格的现象。拟在原有基础上通过工艺改进,提高盐酸小檗碱片芯的硬度和溶出度,使产品质量符合药典标准。

2国内外研究进展简介:

2.1、溶出和溶出度研究发展概况

药物性质对药物溶出的影响包括溶解度、表面积、表面状态、晶型、粒度、润湿性等。在固体制剂中,不同的配方、工艺等对药物的溶出度都有较大的影响。Noyes和Whitney于1897年最早研究了溶出,提出了溶出速率方程。Nernst和Brnner于1904年将Fick扩散定律应用于Noyes-Whitney方程,Hixson和Crowell于1931年导出了立方根定律。到本世纪中叶,研究重心转移到考察药物溶出行为对药物剂型生物活性的影响。近年来,不少文献侧重于研究不同配方、工艺对药物溶出的影响,及其与生物利用度相关性,并用来筛选处方和工艺,指导新药包括缓、控释制剂的研究。

2.2、聚维酮对溶解度的影响

2.2.1、聚维酮是由N-乙烯基吡咯烷酮经自由基聚合而成的一类高分子精细化学品,它极易溶于水,又能溶于醇、羧酸、醇胺、卤代烃、酯、酮、四氢呋喃等。聚维酮在一定条件下可与水、甲醇、乙醇、氯仿等形成透明光亮的薄膜;能与某些低分子物复合,使某些物质增溶。

2.2.2、聚维酮系列药用辅料的优异生理相容性是其固有而独特的产品性质,发展到如今,它已与纤维素类衍生物、丙烯酸类化合物一起成为当今三大主要合成药用辅料。目前,聚维酮作为药用辅料,具有多方面的制剂用途,其应用细节值得关注。采用聚维酮有助于制得可自由流动的可压缩颗粒,最终生产出溶解能力强且硬度好的药片。所用聚维酮量的多少可直接影响片子的抗拉强度,一般聚维酮用量越多,片子抗拉强度越大。一般作为黏结剂使用的是聚维酮K30,其在片剂中的用量一般为2%~15%,使用浓度一般为0.5%~5%。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