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色素囊泡的制备和体外释放文献综述

 2023-01-28 23:05:36

拟解决问题:桑色素水溶性差阻碍其生物利用度,囊泡能够提高其水溶性,提高生物利用度,并且能够达到缓释作用。

课题综述:桑色素(morin)是从黄桑木、桑橙树等桑科植物的树皮和许多中草药中提取的一种浅黄色色素。

是黄酮类化合物中的一种,存在于旧黄颜木[(Chlorophora tinctoria (L.)Gaud.,Moraceae)],也称染色桑或黄色巴西红木), 黄桑木、 桑橙树和许多中草药中提取的一种浅黄色色素。

中文:桑色素[英文名称]Motin[别名][化学名称]4h-1-Benzopyran-4-one,2-(2,4-dihydroxy phenyl)-3,5,7 -trihydroxy-[分 子 式][分 子 量]302.23 物理性质:黄针状结晶(无水乙醇),熔点299~302℃(分解),1g溶于4L20℃的水和1060ml沸水,易溶于乙醇,略溶于乙醚和醋酸。

长期光敏变为褐色。

一般应用:桑色素是一种化学分析中常用的显色剂,一般用来检测痕量的铁、锌、钴等。

药理作用:1.抗菌作用:桑色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和伤寒杆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2.抗病毒作用:桑色素50ug/ml有抗疱疹病毒的作用,2000ug/g有抗马铃薯病毒的作用。

3.抗癌作用:桑色素对腹水型肝癌细胞具有光敏杀伤作用,抑制腹水型肝癌细胞的DNA合成,且抑制作用随浓度的增加、照光时间的延长而加强。

在避光条件下,桑色素也具有杀伤癌细胞的能力。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