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采用的研究手段及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
昆明山海棠Tripterygium hypoglaucum (Levl.)Hutch.系卫矛科雷公藤属植物,别名火把花、断肠草等,为中国的特有药材,主要分布在中国大陆的贵州、四川等地,生长于海拔500至3300米的山地林中,目前尚未有人工引种栽培记录。昆明山海棠一般花期为每年的7-8月份,果期为9-10月份,秋冬季均可采挖,除去泥土及杂质,晒干即可药用,一般以根和皮入药,是一种民间传统中药,具有消炎、解毒、祛风湿等作用。临床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肾炎和各种皮肤病。
昆明山海棠与雷公藤同属卫矛科雷公藤属植物,二者在化学结构[1]及药理作用[2]方面十分相似。但雷公藤毒副作用较多,是近半个多世纪以来报道发生中毒事件最多的中草药之一 [3]。而昆明山海棠与雷公藤相比,具有毒性小、安全范围大、药源丰富的优点。由于昆明山海棠具有良好的药理作用,国内外学者对其生药学、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较多的研究和报道。化学成分为其物质药效基础,因此对昆明山海棠的化学成分研究极其必要。
1、拟研究问题:
1.1在昆明山海棠原有化学成分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各种柱色谱方法系统性分离其他化学成分,尤其关注起水溶性成分及生物碱,萜类化学成分的分离。
1.2利用NMR、MS等波谱方法对昆明山海棠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
2、课题内容:
2.1药材来源
昆明山海棠药材由广州白云山陈李记有限公司提供。
2.2研究手段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