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题研究对象为楝科米仔兰属植物米仔兰。米仔兰为常绿灌木,枝多,树冠呈半圆形。单数羽状复叶互生,长大约13厘米,叶柄上有黑色腺点,叶轴上稍有翅;小叶3~5片,革质有光泽,先端1片较长,两侧的小叶较小,基部的一对小叶更小,小叶无柄,狭椭圆形至狭椭圆状披针形,长5~8厘米,先端钝或钝尖,全缘或呈微彼状,基部楔形而下延。花单性与两性同株,为腋生疏散的圆锥花序,长6~12厘米;花朵小而多,圆球形,甚芳香,花径2毫米,具短梗;萼片5,绿色;花瓣5,黄色;雄蕊5,花丝合生成筒状,花药藏筒内;雌蕊1,1~2室,胚珠1~5粒。浆果,卵形或近球形,长10~12毫米,表面常有散生星状鳞片。花期7~8月。楝科米仔兰属植物全世界有250~300种,主要分布于印度、马来西亚、澳大利亚至波利尼西亚,我国产7种1变种,主要分布于我国广西、广东等地,云南、贵州、福建和四川等省常有栽培。米仔兰的枝、叶入药,用于治疗跌打、痈疮等,花为薰茶的香料,亦可提取芳香油。据《广西药植名录》记载:米仔兰具有治跌打,疽疮的功效;《四川中药志》记载:具有醒酒,治胸膈胀满不适,咳嗽头昏的疗效。文献调研表明,关于我国境内本植物相关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报道很少。为进一步研究开发本属药用植物资源,本课题对其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研究,为其深入开发打下基础。
研究内容:
本课题拟在文献查阅的基础上,设计科学合理的实验方案,进行严谨认真的实验操作,得到可靠的实验结果和数据,对中药米仔兰中的化学成分研究模式进行进一步探索,对其中所含环戊四氢苯并呋喃类化合物及其类似物进行更深入的研究。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对米仔兰中的环戊四氢苯并呋喃类化合物及其类似物的提取分离纯化鉴定等方面,并确证其结构,根据化合物结构做活性。预期从提取物中至少分离得到2个单体化合物,并期望分得新的化合物,测定新化合物的活性。
研究方法:
1.文献调研、设计方案。
2.成分分离纯化与结构鉴定。
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ODS-C18反相柱色谱,采用硅胶柱色谱,分析型高效液相,制备型高效液相等分离得到单体化合物。
通过光谱技术(UV、IR、1H-NMR、13C-NMR及MS等)确证化合物结构。
3. 测化合物活性。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