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QbD理念对多糖提取工艺优化研究文献综述

 2023-02-03 22:19:51

开题报告内容立项背景研究意义1、QbD理论的提出及其研究意义质量源于设计(quality by design,QbD)理论是指通过对药品制备工艺进行科学、合理的人为设计,从而实现对药品质量的控制,该理论最早由美国质量控制专家约瑟夫 朱兰米(Joseph M,Juran)提出,他提出了质量可人为设计这一观点,并指出大部分药品质量问题的根本在于源头的质量要求[1]。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 (FDA)认为QbD理念是可靠的质量风险管理方法在增强药品工艺质量控制中的科学应用,强调通过预先设计来决定药品最终的质量水平。

目前,QbD理念应用广泛,涉及药品研发、制药工艺条件优化及中药分析等多个领域[2]。

对QbD理念的深入研究并将其应用于我国制药领域,将进一步提高我国药品在质量管控、工艺优化等方面的水平。

目前我国已有许多研究者基于QbD理念,尝试对药品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对药品剂型进行研发设计、对药品质量评价方法进行研究,成果颇丰,对促进我国医药事业发展做出了不小的贡献,同时也为后续医药研究者提供了优秀的借鉴范本。

张凯旋,蒋建兰[3]等人以QbD理念为基础,将其引入苦参、甘草回流提取工艺优化中,是QbD 理念引入中药提取工艺的经典范例 。

他们以苦参总碱提取率为提取工艺的关键质量属性,通过单因素实验和 PBD 实验进行筛选,确定关键工艺参数甘草用量、提取时间,然后使用CCD 实验设计建立 CPPs 和质量属性间的二次多项式模型,通过数据分析最终确定提取工艺的操作空间并对其进行验证,确保在工艺参数操作空间内提取工艺稳定。

姜希伟,费云扬,连桂玉[4]等人以市售茶碱缓释片为参比制剂,在QbD理念的基础上设计并制备了其仿制制剂茶碱凝胶骨架缓释片。

他们首先通过风险评估方法确定CPPs稀释剂类型、片径、黏合剂性质及用量,以及CQAs自制缓释片与参比制剂释放曲线的相似因子与其在不同时间点的药物释放度,然后通过正交实验设计进行处方工艺筛选,采用二项式回归分析、设计空间确定最优处方工艺,最终制备获得仿制缓释片,其与参比制剂体外溶出行为相似。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