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可塑性粘土的可塑性改善文献综述

 2024-06-26 16:37:38
摘要

低可塑性粘土,由于其塑性指标低、可塑性差,在工程应用中受到很大限制。

为了改善其工程性质,学者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开发出多种改性方法。

本文针对低可塑性粘土的可塑性改善方法进行了综述。

首先介绍了低可塑性粘土的概念、性质特点及其工程应用局限性,并解释了可塑性的定义及重要性。

其次,从物理改性、化学改性和生物改性三个方面概述了国内外学者在低可塑性粘土可塑性改善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分析。

在此基础上,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兴起的生物酶改性技术,以及与纳米材料、纤维等复合改性技术的研究现状。

最后,对低可塑性粘土可塑性改善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展望,指出未来的研究方向应着重于开发高效、环保、经济的改性方法,并加强改性机理、长期性能及工程应用方面的研究。


关键词:低可塑性粘土;可塑性改善;改性机理;物理改性;化学改性;生物改性

1.相关概念

低可塑性粘土通常是指塑性指数小于或等于10的粘土,其颗粒组成以粗颗粒为主,粘粒含量较低,导致其具有可塑性差、强度低、压缩性高等特点。

在工程应用中,低可塑性粘土容易出现开裂、沉降等问题,给工程建设带来诸多难题。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