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文 献 综 述1研究背景随着工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对地球资源的过度开发以及生活和工业导致的环境污染不断加剧,工厂排放的污水对大自然产生影响仍然较大,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乃至生存。
例如染料厂和印刷厂产生的染料废水具有成分复杂,排放量大,毒性大等特点,因此不宜处理,而如何去处置这些废水值得我们仔细思考。
经过研究发现,通过光催化处理废水具有无可比拟的优点。
对废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光催化降解,利用清洁的太阳能且不产生二次污染,因此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
在1972年日本科学家Fujishima和Honda发现TiO2具有光催化分解水的作用[1],TiO2具有无毒、结构和化学性能稳定、耐腐蚀等优异性能,目前成为首选的光催化反应的催化剂。
然而,TiO2的能隙太宽,光响应范围太窄,仅在紫外波段响应,太阳能的利用率偏低[2,3],故研究光催化的科学家开始寻找其他代替的半导体光催化材料。
铁酸镧(LaFeO3)作为一种典型的P型钙钛矿型半导体具有较窄的能隙,对太阳光利用率较高,其载流子通过改变价态从A位点跃迁到B位点以实现空穴的传导,在光催化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4]。
2半导体光催化原理半导体的光催化性能由其特殊的能带结构决定,其原理是由能带理论为基础。
半导体的能带分为三个部分,一为价带,其能量低,充满电子,二为导带,其能量高,没有电子;三为禁带,位于价带跟导带之间,它的大小称为禁带宽度,一般为0.2~3.0eV。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