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晶晶化法制备RE2O3-Al2O3荧光玻璃陶瓷及其光性能调控文献综述

 2023-06-05 09:46:19

文献综述

一.摘要随着人们对高品质光源的追求,需要更自然、健康、舒适的紫光芯片激发的类太阳光全光谱白光LED照明光源。

目前紫光芯片激发全光谱白光 LED面临的关键问题是光谱中存在位于蓝色和绿色之间的青色间隙。

本课题聚焦于化学组成丰富、开发空间大、有获得紫光激发青色荧光材料潜质的石榴石型Ca2YZr2Al3O12:Ce荧光材料的研究,探究离子半径、价态、电负性等对各构型荧光材料能带结构、激活离子局域环境及发光性能的调控规律,揭示石榴石型荧光材料组分、结构、发光性能间的构效关系,建立发光性能调控的关键因子集,研发出有商用价值的新型紫光激发石榴石型青色荧光材料。

二.研究背景白光LED具有能耗低、效率高、寿命长、体积小、响应快等诸多优点,已作为继白炽灯、荧光灯、高强度气体放电灯之后的第四代节能环保照明光源被广泛应用。

目前,市场上主流白光LED采用的是InGaN蓝光芯片(lambda;em=440-470nm)结合YAG:Ce(Y3Al5O12:Ce3 )黄粉。

虽然随着CaAlSiN3:Eu2 、Sr2Si5N8:Eu2 等红色荧光粉的成功研发,该类白光LED由于缺少红光成分出现的低显色指数(Ra<80)、高色温(CCT>4000K)等缺点有所改善[1],但是随着人们对高品质光源的追求,需要更自然、健康、舒适的类太阳光全光谱白光LED照明光源[2-5]。

采用峰形尖锐、强度较高的蓝光芯片激发的白光LED对人的生理节律和眼睛有一定程度的蓝光危害[6-9]。

我国国家标准GB/T 20145-2006或国际标准CIE S 009/E:2002灯和灯系统的光生物安全性中指出蓝光照射后引起的光化学作用有导致视网膜损伤的潜能,如果照射时间超过10s,这种损伤机理起主要作用,是热损害的数倍之多。

紫外光也存在紫外危害的问题,为了保护眼睛和皮肤不受由宽带光谱光源产生的紫外辐射的损伤,标准中也给出了评价皮肤和眼睛紫外危害的光谱加权函数。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