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本课题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目前对于水溶性ZnSe量子点的Mn掺杂方法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第一种是成核掺杂,即先制成MnSe晶核,再在MnSe晶核外包覆ZnSe壳层,在一定条件下,Mn2 从MnSe晶核扩散到ZnSe壳层中,完成掺杂;第二种是后处理掺杂,即先制备水溶性ZnSe量子点,将调配好的Mn离子溶液与ZnSe量子点混合并进行后期处理,完成掺杂;第三种是传统水相直接共沉淀法合成。就目前研究现状来看,传统水相直接共沉淀法合成的Mn掺杂ZnS量子点来说,其纳米微粒掺杂效率低,得到的量子点多以聚集形态存在。因此通过后处理合成出粒径相对均匀的水溶性量子点并且通过后处理提高水溶性量子点的荧光效率非常有意义。本次工作将对于水溶性ZnSe量子点的光诱导Mn掺杂进一步深化研究。其中对于掺杂Mn离子的最优化条件(光照的波长,光照时间,Mn离子的投料比等)需要展开具体的实验探索。
本课题的价值:
-
水溶性ZnSe量子点的光诱导Mn掺杂提出了一种基于紫外光照诱导的新的量子点掺杂方法。通过优化光照的波长,光照时间,Mn离子的投料比等条件有望成为一种提高量子产率以及增强荧光强度的掺杂方法。
-
合成掺杂方法需先制成MnSe晶核,再在MnSe晶核外包覆ZnSe壳层,而本次工作后处理掺杂是将离子溶液与水溶性量子点混合光照,避免了合成掺杂方法过程中的复杂操作,对于光照的波长,光照时间,Mn离子的投料比等实验条件更加好控制。
-
水溶性ZnSe量子点的光诱导Mn掺杂有望掺入合成掺杂法难以掺入的杂质。
参考文献:
[1]孙庆凤.内部掺杂型水溶性ZnSe量子点的制备[D].江苏:东南大学,2012.1-55.
[2]杜鸿延,魏志鸱,孙丽娟,等.与掺杂浓度相关的ZnS:Mn纳米粒子的发光性质[J].中国光学,2013,6(1):112-116.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