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青藏高原蒸散发特征及多因素相关性分析文献综述

 2024-08-12 20:21:16
摘要

青藏高原作为地球“第三极”,其水循环过程对区域乃至全球气候变化都具有重要影响。

蒸散发是水循环的重要环节,准确估算青藏高原蒸散发量并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对于理解高原水循环过程、预测未来气候变化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多源遥感数据为获取大尺度、高精度的蒸散发信息提供了可能。

本文综述了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青藏高原蒸散发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以下几个方面:(1)蒸散发遥感估算模型:介绍了常见的蒸散发遥感估算模型,包括经验统计模型、基于陆面能量平衡的模型、基于植被指数的模型等,并分析了不同模型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2)青藏高原蒸散发时空变化特征:总结了近年来利用多源遥感数据估算的青藏高原蒸散发时空变化规律,探讨了蒸散发变化的原因;(3)蒸散发驱动因素分析:归纳了影响青藏高原蒸散发的主要因素,包括气象因素(如降水、气温、辐射、风速等)、地形地貌因素(如海拔、坡度、坡向等)、地表覆盖因素(如植被类型、植被覆盖度等)以及人类活动因素(如土地利用变化、水利工程建设等),并分析了不同因素对蒸散发的贡献率;(4)未来研究展望:展望了未来青藏高原蒸散发研究的发展方向,包括发展高精度、多尺度蒸散发遥感估算模型,深入研究蒸散发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以及加强多源数据融合和多学科交叉研究等。

关键词:青藏高原;蒸散发;多源遥感数据;时空变化;驱动因素

1相关概念

蒸散发是指水分以水汽的形式从地表进入大气层的过程,包括土壤蒸发、水面蒸发和植物蒸腾。

它是水循环的重要环节,连接着地表水、地下水和大气水,对区域气候、生态系统功能和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多源遥感数据是指来自不同类型传感器、不同平台、不同分辨率和不同光谱范围的遥感数据。

常见的用于蒸散发估算的多源遥感数据包括:(1)光学遥感数据:如MODIS、Landsat、Sentinel等,可以提供地表温度、植被指数、反照率等信息;(2)热红外遥感数据:如ASTER、ECOSTRESS等,可以提供地表温度、地表热惯量等信息;(3)微波遥感数据:如AMSR-E、SMOS等,可以提供土壤水分、植被含水量等信息;(4)再分析数据:如ERA5、GLDAS等,可以提供气温、降水、辐射、风速等气象数据。

2研究概况

青藏高原蒸散发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早期主要依靠地面观测数据进行小范围的估算。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