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的刑事责任认定文献综述

 2024-06-19 22:14:29
摘要

人工智能(AI)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应用,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同时也深刻地影响着传统法律体系,特别是刑事司法领域。

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使得刑事责任认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传统的刑事责任认定规则受到挑战。

本文以“人工智能时代的刑事责任认定”为题,在对人工智能的概念、技术特征、应用领域等进行概述的基础上,分析了人工智能时代刑事责任认定的新挑战,包括人工智能主体资格问题、行为可归责性问题、因果关系认定难题以及证据固定和认定困难等。

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人工智能犯罪的认定、人工智能时代刑事责任能力认定以及人工智能时代刑事责任认定的路径,包括完善人工智能相关立法、建立人工智能伦理规范、加强人工智能监管以及推动司法实践与理论研究等方面。


关键词:人工智能;刑事责任;主体资格;可归责性;因果关系

一、相关概念

#1.1人工智能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AI)的概念目前尚无统一界定,一般是指通过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类智能,开发能够像人一样思考、学习和解决问题的智能机器或系统。

人工智能的核心在于其能够模拟人类的认知功能,如学习、推理、问题求解、感知、自然语言理解等,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自主决策和行动。


#1.2刑事责任刑事责任是指行为人因其犯罪行为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是刑法对犯罪人进行惩罚的根据和前提。

刑事责任的认定必须满足以下要素:(1)实施了危害社会的行为;(2)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3)主观上有罪过。


#1.3人工智能与刑事责任认定的关系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对传统的刑事责任认定规则提出了新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人工智能是否具有刑事责任能力;(2)如何确定人工智能行为的可归责性;(3)如何认定人工智能犯罪的因果关系;(4)如何收集和固定人工智能犯罪的证据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