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区房热的产生原因和干预策略文献综述

 2023-10-27 16:40:43

文献综述

(一)课题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就近入学”政策原本是政府为了促进教育资源合理分配,实现教育的公正与公平,但是却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学区房热”,家长争抢学区房,房地产商趁机哄抬房价。刘京翠(2011)张利利(2011)认为其根本原因还在于我国基础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供不应求;李昕滢(2016),李志鹏(2016)还认为由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强,房地产商便利用消费者“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对特殊的房产进行广告包装,哄抬学区房价格。

卜瑞(2017)则认为我国在房地产交易的税收政策中没有考虑学区房的问题,房产税与学区房没有相挂钩,也造成了学区房的成本低而收益高;同时学区房的增值是其所附带的优质的公共教育资源,其增值部分并没有与教育资源相挂钩,方便了开发商和投机者炒作行为。郭鸽(2014)认为学区房热的产生原因一是消费者盲目追求“名校效应”,消费者购买学区房,就是为了让孩子借助学区房享受更好的教育机会,拥有更多的教育资源,而好的学区房更让人青睐。二是炒房者盲目投资,炒高房价,一些购房者认为学区房的价格“看涨不看跌”,拿出自己的资金去购买多套学区房进行投资,获得更多的利润,这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学区房的价格。

对此,诸多学者提出了许多针对性的干预策略,从政府方面:倪娉婷(2017)认为“就近入学”政策是形成“学区房热”现象的法律根源,促进教育公平势必要调整“就近入学”政策,针对其所导致的教育不公平问题来加以规范。2016年教育部的权威文件出台,实行多校划片,在教育资源相对均衡的地方,通过单校划片,落实就近入学,在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择校冲动强烈的地方,根据实际情况,积极稳妥采取多校划片,将热点小学、初中分散至每个片区,确保各片区之间大致均衡。马怡心(2016)倪娉婷(2017)认为教育资源配置不均,导致人们纷纷把目光转向优质教育资源,从而形成了“供应少、需求多”的现状。因此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一方面改善薄弱学校的硬件条件。政府增加教育投入,设立专项资金重点改善教育资源薄弱学校的硬件条件;另一方面,实行教师轮岗制,均衡师资力量。

针对学校方面:李松雪(2017)提出可以鼓励民营资本参与基础教育投资,扩大私立学校的数量和规模,通过教师流动来提升教学质量,以改善基础教育资源稀缺的现状;政府对民办学校、私立教育可以予以补贴,以鼓励私立学校发展;平等对待私立学校与公立学校,鼓励学校围绕教育质量进行良性竞争。

从房地产方面:黄英(2014)认为国家要大力调控房产市场,重点整顿学区房市场,完善教育体制和教育政策,还教育一个公平的环境。车佳玮(2013),贝佳凤(2013)则认为开发商在开发中,应多参考政府尤其是教育部门为教育地产发展提供的指导和建议,一方面,争取政府的资金和教育人才支持以扶持和帮助教育地产完善;另一方面,积极接受政府的监督,这有利于获得广大民众的认可,提高自身的信誉度,并最终确保教育地产健康的发展。

从家长方面,马怡心(2016)提出学生家长应该转变传统思想观念,关注孩子自身条件与真正需求从众购房的家长们应该冷静下来,选择最适合孩子的学校,才是明智之举,家长在怀着“爱子”之心的同时,更应该保持清醒的、理性的头脑。仅仅依靠家长的观念改变,效果成果起效慢,李元波(2015)提出对“学区房”征收特别税对学区房收税,可以遏制学区房的投机需求,使得投资回归理性。征收的税也可以专款专用,加强薄弱学校建设,这样也可以逐渐改变基础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的局面,削弱“学区房”存在的社会基础。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给我国学区房热产生原因的完善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并且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方案供我参考。学者们各抒己见,大多是从政府政策、学区房开发商、学生家长等方面探索学区房热的原因。而解决方案大多是从改善教育分配制度、加强政府引导、改善学校教育条件、改变家长的教育心态等角度提出各种建设性意见,本次毕业论文将通过了解课题研究的相关背景,对文献资料等的调查分析,深刻认识我国学区房热的现实情况,探索其产生的原因,并尝试着去解决这些问题。

(二)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