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影子教育的治理困境与规范对策文献综述

 2023-10-27 16:41:16

文献综述

1. 课题研究的现状和趋势

近年来,随着国家层面上对教育强国战略的持续推进,教育事业规范化发展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始终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为此,国家和政府部门也相应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支持并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努力推进教育公平,进而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在此时代背景下,“影子教育”作为完善目前教育体系以及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手段,也引起了社会各领域的重视。

据中国教育学会发布的《中国辅导教育行业及辅导机构教师现状调查报告》中显示: “截止2016年底,我国中小学阶段的lsquo;影子教育rsquo;市场规模就已超过了8000亿元,参加学生数量累计达到1. 37亿人次,辅导机构教师规模更是扩大到700万至850万人。”〔1〕从上述数据中不难发现,目前我国课外培训领域中的“影子教育”现象已然十分严峻。事实上,“影子教育”确实在某种程度上发挥了补充目前义务教育体系相关内容的作用。然而,由于校外培训机构自身发展的良莠不齐以及对经济效益的片面追求,使得“影子教育”产生的积极效果十分有限,相应带来的负面影响却层出不穷。针对上述现象,政府部门进行了多方面规制。如2018年年初,国务院相关部门就联合印发了《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该《通知》中明确强调要通过各部门间的有效协作来开展校外培训机构的专项治理行动,以此减轻中小学生的课外负担〔2〕。此外,教育部也于日前公布了校外培训机构的专项治理工作方案,承诺加强对教育领域的管理服务。截至2018 年4月,全国已有22个省份地区启动了相应的专项治理工作〔3〕。2019年3月两会中,李克强总理在政府报告指出: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上述行动的开展表明了政府部门对“影子教育”现象的重视,同时也给校外培训乱象的治理带来了一缕清风。

2.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影子教育的发展有其深层次的原因,政府及其相关的管理部门既能一味管制、禁止,也不能任由其自行发展,而是应该立足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甚至基于我国社会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国情,按照制度管理的一套方法进行合理规范与引导。通过本研究,希望在实践上能够为政府对影子教育的规范引导提供一定的依据,更加合理性的态度看待影子教育现,努力减少其消极影响, 充分发挥其积极影响,找到“影子教育”治理的新路径。

3.参考文献

[1] 甄莹.我国影子教育问题透视[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7,(4):32-35.

[2]雷万鹏.高中生教育补习支出:影响因素及政策启示[J].教育与经济,2005(1):39-42.

[3]彭湃.“影子教育”:国外关于课外补习的研究与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7(9):44-48.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