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居住安排对父母健康的影响研究文献综述

 2023-02-05 21:13:02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老龄化进程加快。

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从1990年的6299万增加到2000年的8811万,占总人口的比例由5.57%上升为6.96%,目前中国已经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随着老年人口数量的增长,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也愈发受到关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开始呈现多样化发展.现如今,子女赡养与老年人福祉间的关系密切,因此提升老年人幸福感成为家庭养老的关键所在。

本文将通过引入子女居住安排、子女供养情况作为自变量,研究子女居住距离对父母健康的影响机制,为探究新型养老模式提供相关参考。

二.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通过查看历史的文献资料,找出评价我国老年人健康状况的度量指标,以及可能影响老年人健康需求的因素,进行变量选取。

2.定量分析法:探究子女居住安排对父母健康的影响机制,进行定量分析,从而得出不同变量对老年人身心健康的相关程度。

3.总结归纳法:整合研究结果,得出最终结论,对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在新型养老模式下,有关居家养老的对策和建议。

三.研究内容(一)基于老人健康状况,将子女居住安排和子女供养情况作为衡量指标,在老人退休金、人口分布、住房面积、家庭人口规模等调节变量的影响下,分析比较家庭养老模式中,老年人幸福感与子女居住距离的关系。

(二)基于CHARLS数据库的最新调查数据,划定年龄区间段,引入子女居住安排(即与父母住处的距离)和子女对父母的供养情况(可用每月探望父母的时间衡量)作为自变量,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引入0-1变量,分析诸多变量对老年人身心健康状况的影响,并比较各类因素对其影响的差异。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