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药物影响下驾驶风险的措施探究文献综述

 2023-02-06 17:22:00

一、 研究背景世界卫生组织(WHO)2018年的报告中显示,全世界每年因道路交通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高达135万人,且交通事故是致人死亡的第八大原因。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道路交通安全,驾驶风险是指驾驶人在驾驶车辆的过程中总会面临由自身或外界条件所带来的或高或低的风险。

曾有报道:某男士服用扑尔敏后,在驾驶过程中出现头晕、乏力、困倦等扑尔敏的不良反应,导致驾驶员反应速度降低,最终造成车祸的发生。

因而,在造成交通事故的诸多因素中,药物因素不容忽视。

药驾(Driving Under The Influence of Drugs, DUID )是指驾驶员在服用了某些可能影响安全驾驶的药品后依然驾车出行的现象。

由于服用这些药品后可能产生嗜睡、疲倦、注意力分散、头晕、耳鸣、视物不清、反应迟钝等不良反应,极易酿成祸患。

世界卫生组织列出了7大类在服用后可能影响安全驾驶的药品,并提出在服用上述药品后应禁止驾车。

这7大类药品包括:对神经系统有影响的催眠药物、有恶心呕吐反应或变态反应的药物、止痛类药物、兴奋剂、治疗癫痫的药物,以及抗高血压药物和降血糖药物等。

某些发达国家如加拿大、日本等很早就开始对药驾进行立法,而我国对于药驾目前只有《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二十二条规定:饮酒、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或者麻醉药品,或者患有妨碍安全驾驶机动车的疾病,或者过度疲劳影响安全驾驶的,不得驾驶机动车。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