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国家医保目录准入的药品遴选机制文献综述

 2022-12-24 16:28:48

一、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

自2015年以来,我国共进行了四次医保目录准入谈判,大批对临床必需、疗效确切、但价格较为昂贵的药品进入医保目录,但是目前为止,仅有不到200个专利独家药品被纳入医保目录,大量的高需求、高价格药物仍在医保目录之外,无法满足广大患者的用药需求。药品遴选是医保准入谈判的第二个环节,也是进入正式谈判的入门关卡。目前,我国的药品遴选主要依靠专家们以电子投票的方式进行投票,遴选出谈判药品种类,后由专家测算出药品定价方案,具有较强主观性,没有具体完善的药品遴选机制,医药企业被动参与谈判,且是否能够入围一定程度上还要看运气,许多企业在第一次报价后便出局,不能入围谈判。因此,完善药品遴选机制,为药品遴选提供公开透明的遴选规则与各项具体的遴选要素及其权重,以提高医保药品谈判的新增药品数量,是非常有必要的。

本文将通过对国家四次医保谈判的实践进行分析,归纳出我国现行的医保目录准入的药品遴选机制,并且了解分析日本、加拿大等国家的药品遴选机制,通过对比分析总结出我国药品遴选机制的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与措施。

二、研究手段及方法

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对比论证;列事实、摆依据。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论证。

三、文献综述

目前对我国医保目录准入的药品遴选机制的讨论中,已有一些总结我国药品遴选机制的不足、借鉴国外遴选经验、提出启示或建议的文献,但大多都是以医保价格谈判为主题,略微提及药品遴选环节,专门研究医保准入谈判的药品遴选机制的文献不多,而且国家暂没有统一的药品遴选机制或者相关具体的规则出台。随着全国参保人数巨大、对众多疗效好高价格药品的需求不断增多,药品降价迫在眉睫,国家又该如何制定和完善药品遴选机制,使更多的高价药品进入医保目录,提高药品的可及性呢?

在《“三医”联动背景下国家药品价格谈判现状》和《国家医保局启动史上最大规模医保药品准入谈判》两篇文章中,分别对国家前三次、前四次医保药品目录准入谈判实践的情况进行了研究分析,特别是第一篇文章,作者明确提出了药品谈判准入规则不完善、谈判药品品种数量少的不足,并提出形成药品谈判准入规则、扩大谈判药品数量的建议。在《关于我国药品价格谈判机制的研究》一文中,作者也提出了谈判药品种类少的问题。

在《医保目录外专利药品价格谈判机制研究》一文中,作者研究了药品价格谈判机制流程,提出药品遴选是药品信息获取后的第二个步骤,我国药品遴选需要由企业提交报名资料,后由专家进行各项审核,审核通过后再进入谈判。同时,在《我国创新药进入医保目录的障碍与对策》、《我国医保药品谈判相关问题探讨》和《我国创新药物国家医保目录准入情况研究》三篇文献中,文一将我国药品遴选机制与世界卫生组织模式及澳、加、法等发达国家的药品遴选机制进行比较分析,文二对2015-2017年这一期间,我国在国家和地区两个层面上所进行的众多次药品价格谈判实践进行分析,文三通过描述性统计及制度比较法,对进入我国《医保药品目录》中的一类新药的数量、等待审批时间进行分析,并与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家进行比较,最后在这三篇文献中都提出我国医保目录遴选依据不够客观,依赖于评审专家的遴选机制使评审结果容易受到个人主观意愿的影响,药品遴选具有较强主观性。此外,文献中还提出对药物经济学评价的重视和建立医保目录动态调整机制。

《国外药品遴选经验对我国的启示》是一篇专门针对我国医保目录准入的药品遴选机制的研究文献,作者通过文献研究法,通过研究国外的经验,对我国药品遴选机制的完善提出了四点启示。在文献中,作者从药品遴选方法和药品遴选标准两个方面,研究了澳大利亚和泰国的药品遴选机制;以国家2017年第四版《医保药品目录》为基础,从药品遴选方法、药品遴选标准和新药准入机制三个方面,分析总结出我国药品遴选的现状;最后提出要细化药物遴选指标、加强药品的循证医学和经济学评价,制定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提高遴选透明度,加强第三方监督、建立和完善创新药准入的谈判机制四点启示。作者对药品遴选指标和评价规则提出了要求,但并没有提出通过完善药品遴选机制,增加我国医保目录新药品种数量的方法。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