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课题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1999年以后,随着全国高等院校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国大学生的数量开始持续性地增加。从2000年的107万人,增加到2015年的近750万人,再到201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人数更是将超过860万人之多,再创历史新高,19年间增长了近8倍,就业竞争压力愈加增大,大学生就业过程中供大于求的矛盾愈加明显。而如今招聘呈现出复杂化和战略化的趋势,传统的人才市场鱼龙混杂、优劣不一,很多的大学生不愿意跑去人才市场。因此,在众多的招聘形式和手段中,校园招聘成为高校与各大企业关注的焦点。
南通大学作为一所规模结构合理、学科门类齐全、教学质量优秀、办学效益明显的地方综合性大学,近年来随着招生计划的不断扩大,每年的校园招聘会也举办得如火如荼。根据我校近三年的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来看,超过50%的学生接受“大学组织的招聘会”,这些学生中,超过70%的学生接受大学招聘会并认为其有效。常州大学、扬州大学、江苏大学等几所位处南通大学周边的本科院校每年都会举办数十场大中小型校园招聘会,为毕业生提供上万个职位,据统计,近三成毕业生获得第一份工作的渠道为学校提供的就业服务。通过这些数据可见,校园招聘在应届生就业途径中占有很大一部分比例。
校园招聘作为一种特殊的外部招聘,有着针对性强、时间集中、成本低廉等特点。它相对其他招聘方式最大的区别就是能够作用于三方:对企业来说,通过校园招聘不仅可以大规模引入高素质人才,建立自己的人才储备梯队,同时也实现了面向社会广泛宣传和推广自己的目的;对高校来说,在“就业率”纯数据对比的指挥棒的强大压力下,充分发挥校园招聘会的成效,使校园招聘活动的有效信息能够被毕业生充分利用,对于促进就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能够加强与各企业的合作交流,提高社会知名度,促进高校不断地进步;对应届生来说,用人单位可靠,增加了就业渠道,也减少了就业风险。
但同时,校园招聘也存在一些缺陷与问题,其中最突出的就是招聘的成功率不高。一方面,应聘者总在渴求找到更好的去处,他们若对企业存在一丝不信任或不了解便会持观望态度,推迟与企业的签约时间;另一方面,签约后很多优秀毕业生反悔违约,有些毕业生在和企业签约后,仍然继续找寻工作,一旦他们有更好的选择,便选择离职违约。这就导致目前在大学生就业市场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一方面大学生“就业难”,另一方面招聘企业“招人难”,人力资源供需出现了“错位”的现象,可见,校园招聘的有效性急需提高。《从高校毕业生角度论述提高校园招聘的有效性》一文指出应聘者的求职技巧、适应能力、专业基础、工作能力等因素均会影响校园招聘的有效性;《高校校园招聘活动简论》中也指出,开展校园招聘活动必须要做好服务和指导,并且充分利用多种信息渠道,以确保就业信息的畅通,同时建立规范有序的招聘机制,维护学生利益。可见,想要提高校园招聘的有效性,应该从多个方面把握。
在对校园招聘有了深入的了解之后,我以校园招聘会为研究对象,结合周边几所高校召开的校园招聘会的成果总结出目前校园招聘会中存在的以下几点问题及对应的解决措施:
1.大学生求职目标及自我定位不准
大学生不清楚自己真正适合怎样的职位,参加招聘会“走马观花”或是投简历时“广撒网”;本次策划中,将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在了解大学生基本就业意向的基础上,筛选合适企业,并设置与企业岗位要求对应的就业指导课。
2.招聘前的准备工作不充分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