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土家族传统婚礼策划文献综述

 2023-10-23 11:05:20

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土家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为数不多的集中居住和极少迁移的民族,在贵州省内主要分布在沿河、印江、思南和铜仁等黔东北县市。在独特的生存环境和历史境遇中,土家族发展出了鲜明而独特的民族文化,形成了与众不同的婚俗文化,土家族的婚俗既有汉民族文化影响的痕迹,又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在汉族婚俗中“喜”是主线,但在土家族婚俗中“悲”则占主导地位,“哭嫁”即是这一独特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哭嫁歌以其独特的艺术创作方式和唱腔集中表现了民族特色,以丰富多彩的内容、充沛真挚的感情和变化多端的形式成为土家族女性情感的合理宣泄途径。但时代的发展变化给土家族的民俗文化的发展带来极大的挑战,民族文化不断的流失和消亡。

经济发展和民族融合给土家族婚俗传承带来困难。 物质经济的发展和民族文化的融合不断的冲击着土家族民族文化,传统婚俗中的哭嫁性质不断发生转变,婚俗中的“悲”不断淡化,“喜”越来越成为主流,新一代的年轻人热衷于学习汉族婚俗,民族婚俗面临着消亡的危机。同时,在西方文化的入侵下,西方婚俗逐渐成为社会主流,使土家族婚俗的发展举步维艰。每一种民族文化的流失和消亡,都是国家和民族的遗憾和损失,都是保护世界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危机和灾难。因此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提到要树立文化自信,夯实文化建设的根基,保护传统文化,建设文化强国。

值得庆幸的是,土家族婚俗以其独特而鲜明的民族性,得到了许多专家学者的关注,得到了人民群众重视和支持,即使带有猎奇的性质,但还是在保护土家族文化的路途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收获了丰硕的理论成果,形成了如任若绵的《思南山区土家族婚俗文化》、田禾的《别具风格的土家族婚俗》、谭紫卿的《别有情趣的土家族婚俗》、黄宗福的《古朴风趣的土家族婚俗》、刘孝瑜的《土家族婚俗初探》和彭南均的《土家族婚俗与婚礼歌》等众多的文章和专著,拓宽了民族文化研究的领域,分清了土家族内部不同地域、不同支系的社会文化差异和特点,为传承和发展土家族文化打下了理论基础。

但是现阶段的土家族婚俗还是以理论研究为主,鲜有实践操作,将理论成果结合现存婚俗付诸于实际,将是我们未来在切实保护传统婚俗工作上的努力目标和方向。必须要在经济不断发展、民族不断融合的时代大背景下,兼顾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实现民族文化在社会价值,才能切实保护本民族安身立命的文化根基,使民族文化“活起来”,而不是被人逐渐遗忘,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成为博物馆的标本。保护民族文化是每一个人的责任和义务,在实践中发展和繁荣民族文化更是每个人的历史使命,只有于实践中传承民族文化,我们的“根”才不会丢,民族精神才不会消失。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和价值:

婚姻关系是人类社会的基本关系。各民族生活的独特地理环境、历史境遇和生存方式,形成了各民族独特的民族文化,婚俗则是这一文化的结晶和瑰宝,可以从中窥视出民族丰富的精神内涵和物质追求,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以策划形式将现阶段丰硕的理论成果还原于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壮大民族文化,切实保护好土家族民众安身立命的民族文化根基,增进于其他民族间的交流。还原传统婚俗为宣传土家族文化找到了突破口,为民族间的交流提供了现实基础,为建立良好的民族关系指引了明确方向。

一、传统婚俗具有社会价值。传统婚俗蕴含着土家族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的民族文化和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结晶,具有了解历史、陶冶情操、培育后人等文化功能。对民族发展、民族交流和建立良好的民族关系具有现实意义。

二、传统婚俗具有审美价值。传统婚俗包含着土家族的独特的艺术创作形式和艺术追求,是民族艺术创造的承载,可以从中看到土家族人民丰富而独特的艺术创作、艺术构思和艺术成果,对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具有积极意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