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通剧文化推广策划文献综述

 2023-10-24 16:19:05

文献综述

通剧是一种江苏南通的传统戏曲剧种。原为僮子戏,它源于上僮子。所谓“僮子”即民间职业巫师,发源于楚越的“以舞降神”的巫觋与当地的方言、文化、风俗、民情交融,同化逐渐形成了有鲜明南通地方色彩的古巫觋的另一个分支──南通僮子。南通地处沿海地区,是一个经济和文化发达的城市,因此南通僮子依然比较完整地保留着原始、古朴的风貌,这简直令人不可思议。建国后,僮子摒弃其祭神驱鬼的迷信内容,利用其说唱形式,演现代剧,推陈出新,逐步改造成为通剧,在编导、表演、音乐、舞美等方面都有提高。但是到80年代中后期,通剧又渐渐落寞,当地的年轻人对这样的戏曲形式已不感兴趣了。2008年 6月,通剧的原形童子戏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通州市政府立即召集了 为数不多的通剧艺人和歌舞团演员成立了通剧团,但是因为通剧的失宠,剧团的演出受到很大限制。现在剧团的演出一般是在大量的歌舞表演中穿插个别童子戏桥段,加上政府或者文化局的一些补助勉强维持着。庆幸的是,当地政府部门和学者给予重视,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及市委关注,才使得通剧的艺术价值侥幸得以发掘,相关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种。

《论戏曲文化与群众文化的融合》一文曾从戏曲文化与群众文化的发展现状、融合戏曲文化与群众文化的具体措施和实现融合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这几方面论述了戏曲文化与群众密不可分的联系——戏曲的发展始终与群众文化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戏曲理念深深地刻在每个人心中, 在日常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然而, 发展到当代, 虽然传统戏曲仍然以一定的形式存在着, 但前进的后劲明显不足, 逐渐出现单兵作战, 无人问津的势头。

《植生于农耕文化的地方戏曲研究——以南通童子戏为例》介绍了通剧,即童子戏的学术价值——新中国成立后, 童子戏的研究开始真正发展起来, 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 南通童子戏的研究得到了当地政府部门和学者的重视。1988年10月南通县文化局组织, 由曹琳执导拍摄了专题电视片《南通童子戏》。1989年4月底该片参加上海国际舞美艺术节被列入学术讨论专题。1989年, 曹琳的《从上童子到南通童子戏》被辑入《南通·江苏县邑风物丛书》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1989年, 沈志冲和吴周翔的《南通僮子会史料专辑》由上海民间文艺季刊发表。1989年, 车锡伦、金鑫和殷仪合作撰写了《江苏南通农村的童子戏和太平会 (调查报告) 》发表在《东南文化》1989年第一期上。1989年底,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姜彬、中国傩戏协会副会长王兆乾、台湾辅仁大学教授王天麟、日本东京大学教授诹访春雄等十多位中外专家来南通县考察童子戏。1990年10月, 日本东京大学田仲一成教授在观看了南通童子戏演出后撰写了专门调查报告并被选入《中国巫系演剧研究》, 由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出版, 南通童子戏逐步走上了国际学术研究的舞台。

《通剧历史渊源及其文化传承思考》一文介绍了通剧近几十年来在民众中的影响情况——80年代中后期,通剧渐渐落寞,当地的年轻人对这样的戏曲形式已不感兴趣了。可能是电视、电影的家庭普及化、娱乐业的迅速繁荣使得这样形式较为单一的地方戏剧已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它便悄然在人们的视野中淡去。庆幸的是,当地政府部门和学者给予重视,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及市委关注,才使得通剧的艺术价值侥幸得以发掘,可惜的是并未引起当地民众的关注。而到2008年 6月,通剧的原形童子戏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通州市政府立即召集了为数不多的通剧艺人和歌舞团演员成立了通剧团,但是因为通剧的失宠,剧团的演出受到很大限制。现在剧团的演出一般是在大量的歌舞表演中穿插个别童子戏桥段,加上政府或者文化局的一些补助勉强维持着。

《当代南通童子戏戏曲化变革及反思》一文写道,童子戏的当代戏曲化演变如同当代民间艺术发展的一个缩影, 实践证明, 对于民间艺术, 过度的政治干预或者以经济为主要目的的开发和建设最终的结果是欲速而不达。艺术的本质是自由, 是艺术创作和发展的合规律性,表现在民间艺术创作的主体是群体而不是一个部门或是某一个人。民间艺术的发展的土壤应该还在民间, 如果将其城市化、贵族化, 最后必然是孤立了它。民间艺术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只有遵循艺术规律让民间艺术之花自由生长在民间这块土壤里, 才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在政府职能由管理型转向服务型的今天, 政府依然可以旨在方向引导, 加强服务, 为诸如童子戏这类民间艺术提供文化素养、艺术水平提高培训, 提供艺术交流、对外宣传, 规范演出制度, 为演出市场等提供服务。作为民间艺术的童子戏本身也要努力提高童子戏艺人的自身素质, 抓住草根性、民间性特征保持传统特色。

由此可见,通剧有其学术价值,然而,通剧发展形势不容乐观。我们应当通过适当的方式,保护我们的通剧文化。

因此,为保护传统文化,促使更多的人了解通剧,甚至喜欢欣赏通剧,故策划此次通剧文化推广传承活动。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