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对惠山泥人的研究,目前也已很多。早期的有陈玉寅、李松和俞菘发表的《无锡泥塑戏文》和《惠山泥塑的沿革》、《漫谈惠山彩塑艺术》。柳家奎于1962年编著的《惠山泥人》是首次对惠山泥人的历史沿革和艺术风格特征、工艺技法等的全面总结。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社会各界对惠山泥人的关注和研究从未间断过。从研究的侧重点来说,有的致力于泥人实物、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原件复制,有的从具体题材、色彩特征、技法特性等角度进行深入研究,还有的专注于某个泥人大师的技法、作品及艺术成就硏究。
从综合角度来看,进入新世纪,随着近年地方文化产业的兴起和社会对传统文化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日益重视,学界对民间美术的研究视角也开始丰富,出现了一些从文化管理、旅游资源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及现代设计对传统元素借鉴等角度进行研究的文章。有关惠山泥人的硏究也是如此。例如蔡燕萍的《基于RMP模式的无锡国际休闲旅游产品开发与设计》(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罗春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旅游业中的有形化利用研究》(江江工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景蕾蕾的《惠山泥塑的传统元索在现代室内装饰中的运用研究》(江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等大多都以期刊杂志和学位论文形式发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无锡惠山泥人的营销策略研究》(张晔,张蓓蓓. 现代营销(下旬刊). 2017),《基于移动互联网平台的无锡惠山泥人传播方式研究》(王安霞,彭绮梦. 装饰. 2013)都结合新媒体对惠山泥人当下的传播推广方式进行思考。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虽然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但还没有较为成熟和系统的研究成果并且,学界对惠山泥人的关注视角主要集中在艺术学和文化人类学方面,讨论其艺术特征、历史演变、民俗价值等。但是推广保护的研究力度还是不够,本文将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早已商品化的惠山泥人的历史发展及现存问题进行研究,结合当前的社会环境对其产业发展的改进方向进行推广宣传活动。
近几年我国对惠山泥人的保护做了一些相应工作,但是还是存在存在外来风格冲击、生存土壤瓦解、传统观念缺乏继承的问题。造成惠山泥人发展停滞不前、难以盈利的局面。继承发扬惠山泥人传统,并在此基础上开拓创新,进一步研究推广宣传惠山泥人, 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 都具有前瞻性意义。
因此在总结前人研究经验和考虑惠山泥人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本课题将从活动前期筹备与宣传、活动过程中的组织管理、活动结束后的总结与反馈三个方面进行设计策划,并结合秘书的日常工作理论知识,从理论和实际两方面把握,作出较为完善的无锡惠山泥人推广活动策划。
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本课题的设计,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保护传统民间美术,让更多人了解、热爱惠山泥人,为惠山泥人培养后继人才;聚焦现实问题,解决惠山泥人发展停滞不前、难以盈利的问题;推动无锡相关文化产业发展,更好的落实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参考文献:
[1]移动互联网背景下无锡惠山泥人的营销策略研究[J]. 张晔,张蓓蓓. 现代营销(下旬刊). 2017(01)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