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内容: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其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导致机体内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的代谢紊乱。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老龄化进程的加速,糖尿病的发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全球糖尿病概览第 9 版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有 4.63 亿成人患有糖尿病。如不采取充分的应对措施,到 2030 年,全球糖尿病患者将达到 5.78 亿人,到 2045 年将跃升至惊人的 7 亿。中国糖尿病成人患者(20-79岁)数量已达116.4百万,患病人数全球最多[1]。
目前 1 型和 2 型糖尿病目前仍然是需要持续进行自我管理的终生疾病。1 型糖尿病患者需要每天注射胰岛素来控制其血糖水平。如果无法获得胰岛素,他们就会面临死亡。2 型糖尿病患者需要优先确保饮食健康、经常锻炼和保持健康的体重,也可开具口服药物和胰岛素来帮助控制血糖水平。目前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主要有alpha;-葡萄糖苷酶、二肽基肽酶IV(dipeptidyl peptidase-4,DPP-4)、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受体和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 2(sodium-glucosecotransporter 2,SGLT2)等[2]。
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数据显示,世界上 90% 以上的发明成果是以专利文献的形式显示的。如果能较早全面获得专利情报,可缩短 60% 的研发时间,节省 40% 的研发费用 [3]。在知识经济时代到来之时,我国医药行业也开始重视和关注药品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抗糖尿病药领域也不例外。本文旨在通过专利分析的方法,对国内抗糖尿病药物的专利文献进行统计并加以分析,以促进抗糖尿病药物在国内的战略制定和专利布局。
二、文献综述
当今世界上近 90 多个国家、地区及组织以 30 多种文字出版专利文献,每年以三百余万件的数量递增,尽早有效利用专利信息不仅可以缩短研发时间,而且可以节省研发费用 [3]。1949年专利分析应运而生,专利分析方法包括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两种 [4]。在进行专利分析时,研究者大多将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结合起来使用,对专利技术进行评估,识别潜在的竞争对手和合作伙伴,实现突破性技术预警和预测,揭示专利知识与技术的转移动向,为企业发展战略制定正确的方向 [5]。
目前国内有关抗糖尿病药物专利分析的文献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西药专利分析,一类是中药专利分析。临床上常用的抗糖尿病药物以西药为主,但西药的核心专利大多被国外掌握,国内研究多侧重于药物的制备工艺和治疗方案优化等。而中药因其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治疗方式在糖尿病的治疗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6],国内已出现很多相关中药专利文献。
以近五年相关药物专利文献分析为主要研究对象。2014 年,王冲利用利用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信息服务平台对GLP-1 类药物的中国专利进行数据分析,对百泌达、诺和力两个在中国上市的GLP-1 药品进行专利分析,为GLP-1 技术的进一步开发及完善提供参考和依据 [7]。2015 年,李瑞丰等人对抗糖尿病药物DPP-IV 抑制剂列汀类的专利申请数据进行了分析,对列汀类药物的专利申请态势进行了合理预测;并通过对重点关注的申请人进行剖析,比较 3 种不同类型制药企业(美国默沙东、以色列梯瓦、中国恒瑞)在列汀类药物专利布局上的异同 [8]。2016 年,耿胜燕等人通过分析国内抗糖尿病中药的专利申请情况,探寻3家国内典型制药企业(天士力集团、以岭医药集团、广药集团)在抗糖尿病中药研发和专利布局上的异同 [6]。2017 年,韩玲革等人运用专利分析 法,结合药学知识,对国内外抗糖尿病药物主要专利申请人等方面的对比分析,为国内制药企业制定专利策略、评估竞争对手提供参考 [9]。2019 年,石剑通过对SGLT-2抑制剂类糖尿病药物专利进行申请国、申请人及技术领域的分析,发现该类药物的市场发展前景巨大,目前与该类药物有关的专利申请正处于快速增长的时期 [10]。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