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采用的研究手段及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 牛鞭效应是供应链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所谓牛鞭效应,是对需求信息扭曲在供应链中传递的一种形象的描述。其基本思想是:在供应链上的各节点,企业只根据来自其相邻的下级企业的需求信息进行生产或者供应决策时,需求信息的不真实性会沿着供应链逆流而上,产生逐级放大的现象。当信息达到最源头的供应商时,其所获得的需求信息和实际消费市场中的顾客需求信息发生了很大的偏差。由于牛鞭效应从下游产生向上游扩散,因此其对制造型企业极其有害,其可能导致库存积压、生产计划频繁波动、交货周期过短等问题。 作为制造企业中的制药企业,牛鞭效应表现得也很显著,造成了一系列消极的影响。本文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在充分明确牛鞭效应理论及其所带来的影响的基础上,结合医药供应链上存在的问题,来探讨牛鞭效应对于医药供应链的影响以及主要由其所导致的问题。通过搜集大量的相关文献以及医药行业的相关数据,分析其成因并找出重要影响因素,然后希望能够在此基础上寻找出优化措施,提高医药供应链的绩效。 本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一、明确牛鞭效应的定义以及简要叙述其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二、通过收集的数据正名牛鞭效应在医药行业中是确实存在的,并指出有其所引发的问题。 三、分析成因并找出重要影响因素。 四、建议有些能够减少医药行业中牛鞭效应的策略,通过数据支持说明其有效性。 牛鞭效应在当今的供应链管理中表现得非常突出。1998年,在英国举办的供应链管理专题会议上,一位与会者提及,在他的欧洲日杂公司,生产、供应环节发生着这样的现象:从渔场码头得到原材料,经过加工、配送到产品的最终销售需要150天时间,虽然消费者得到这样的商品没有感觉到不好,而且所有的中间环节也都是按照他们原本的最优效率运转着,但是这位管理者做了一个数据对比后,感到非常惊愕,他的产品加工的整个过程仅仅占用了150天中的45分钟。这个例子简洁却有明确地说明了牛鞭效应严重地影响了整个供应链的绩效。牛鞭效应最初是由Forrester认识到的,此后很多学者也通过对实际数据的数值分析从经济学角度指出了许多行业中的牛鞭效应现象,比较典型的就是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宝洁公司在研究尿不湿的市场需求和订货策略时,发现该产品的零售数量是相当稳定的,没有哪一天或者哪一月的需求高于或低于其他时期。然而,分销商向工厂的订货数量的变化程度比零售数量的波动要大得多,而且,保洁公司想起他供应商的订货量波动幅度更大。 就像其他行业一样,制药行业也真真实实地存在牛鞭效应,药品市场需求的微小变动通过药品流通各环节的层层放大使药品流通企业库存积压。据统计,2009年中国药品零售市场规模达到1531亿元,同比增长18.2%;其中,全国医药连锁百强的总销售规模达到581亿元,医药连锁百强销售额占整个药品零售行业的比重达到37.9%。截至2009年底,中国的药品零售连锁企业达到2099家,同比增长5.7%,连锁药店数量达到16万家,同比增长24.0%。但是这些成绩后面却是医药库存的量的增加。库存量的增加会导致药品单位生产成本和库存成本的增加。此外,牛鞭效应还提高了医药供应链相关的运输成本和劳动力成本,药品是一种特殊商品,其品种复杂、形态各异、运输要求各不相同,有冷藏要求的,有稳定性要求的,有时间性要求等等,与其他行业相比,这些成本的增加是巨大的。这些成本的增加对于药品价格无疑是雪上加霜。再者,牛鞭效应降低了药品的供给水平导致更多的货源不足现象发生或供应链的不及供货期延长。和库存一样,订单的大幅度波动使得制药企业无法及时向所有的分销商和零售商供货从而导致零售商出现药品不足频率加大供应链销售额减少,牛鞭效应则增加了需求的变动性。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非典时期板蓝根的供应不足。最后,牛鞭效应给医药供应链每个节点企业的运营都打来负面影响,从而损害了不同节点企业之间的关系。供应链内每个节点企业都认为自己做的尽善尽美而将问题责任归咎与其他节点企业,于是会导致节点企业间的互不信任,而使得潜在的协调努力变得更加困难。企业间的竞争如今发展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这样的供应链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会面临被其他供应链替代的风险。 牛鞭效应这一现象直到近年来才逐渐被人们所了解,在国内对于这一现象的研究和国外有着很大的差距。现在的研究主要是牛鞭效应存在、成因、量化和控制。综合收集到的文献的信息,导致牛鞭效应的原因主要有: 一、更新需求预测。通常需求预测是基于企业直接接触的顾客的购买力是进行的。当下游企业订购时,上游企业会根据这个订购量作出调整,一层一层地调整,到达制药企业时的订购量和最初的与测量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波动。 二、订货批量决策。每个企业都要向上游进行订货,一般情况下,考虑到库存和运输的规模效益,为了减少订货频率,降低成本和规避断货风险,企业都会在一个周期或者汇总到一定数量后再向供应商订货。这样的策略导致了牛鞭效应。 三、短缺博弈。当供不应求时,理性的决策是按照订货量比例分配现有供应量,销售商为了获得更大份额的配给量,有事会故意夸大其订货需求;当需求降温时,订货又突然消失,这种由于短缺博弈而导致的需求信息的扭曲最终会导致牛鞭效应。 四、应付环境变异所产生的不确定性。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变化都会增强市场的不确定性。通常供应链节点成员都是通过保持库存来应对这些不确定,随着不确定性的增强,库存量也会随之变化。 此外,价格波动,各种价格折扣,数量折扣、通货膨胀等等因素也会使得销售商预先采购的订货量大于实际的需求量,这样的订货并没有真实反映需求的变化,产生牛鞭效应。 解决牛鞭效应最好的方法是将这个鞭子缩得越短越好,这样引起的变化也会很小。当今学者们认为透过高效的供应链管理系统,可以减少牛鞭效应,降低企业的营运成本,加快响应客户速度。与医药供应链的现状和特点相结合,解决办法主要有: 一、整合医药企业,缩短医药供应链。研究我国的医药供应链,不难发现其存在着医药企业数量众多,分散杂乱的典型特点,这些都会导致供应链冗长复杂,使牛鞭效应的现象加剧。因此,政府应该加大投入,整合这些规模小,发展空间较小的医药企业,使整个供应链更加简单。 二、实行订货分级管理。根据帕累托原理,在所有销售商中,实现80%销售量的只有20%。 因此,制造企业应该努力满足那20%销售商的需求,达到完美订货。这样能够赢得关键销售商的好感,从而更好地预测消费者的需求。 三、实行外包服务。在医药供应链中,这主要体现在第三方物流方面。不同于其他商品,药品的特殊性使得药品在制造和销售方面都需要符合相关的法规。物流的外包则是比较容易实现也很有效的方式。一方面,社会化的物流公司以其专业能力进入 外包医药物流的某一服务领域,尤其是运输及配送,如中国邮政、杭州邦达物流;另一方面,各省药监部门对医药流通企业第三方物流业务资格审批的加快,部分医药流通企业将成为专业的医药第三方物流公司,为医药产业链各环节企业提供专业的物流存储、分包、数据管理和其他增值服务。对于外资药厂、专业分销公司、零售连锁药房有了更多的选择机会,行业内外物流呈现一种互相竞争又互相合作的的景象。 四、采用联合管理库存或者供应商管理库存策略。产痛的供应链都是各级企业以自我为中心管理库存,由于相互之间信息闭塞以及不信任,都会导致牛鞭效应的产生。而这种新的库存管理策略可以实时地获得下游节点企业真是的需求信息,即使准确地进行订货,并通过与下游客户的真实沟通消除预测不准造成的牛鞭效应。 本文旨在明确地认识并了解牛鞭效应在医药行业的表现和成因。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其成因,希望可以找到几种可行而且有效的方式来弱化这种消极的影响。 学生签名:李姣 2013 年 03 月 12 日 |
指导教师意见: 本课题研究医药供应链设计中的牛鞭效应问题,很有实际意义。开题报告已进行了较全面的文献检索与综述,对牛鞭效应的含义、原因、可能的应对策略等进行了阐述。建议进一步检索有关牛鞭效应的经典论著和最新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外文文献,以充实研究的理论基础。 并收集相关数据,对医药传统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问题进行定量分析,再研究经过优化后的医药供应链的设计和管理,设想哪些因素有助于减少牛鞭效应的影响,当然最好是进行全局优化,你可以通过你的实证分析来提出医药供应链设计与管理中的一些对策,如应由谁来进行最优化,通过战略协调获得的成本节约如何在供应链成员中进行分配等。 本课题深度、广度均达到本科毕业论文要求,若进行定量分析,工作量难度偏大,分析工具和方法的选用至关重要。 |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