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背景下的智慧酒店发展以新疆克拉玛依市为例文献综述

 2023-03-25 18:20:42

文旅融合背景下的智慧酒店发展

摘要:文化旅游产业是一个跨行业的朝阳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对经济结构调整、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等具有重要作用,更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文化 酒店”模式赋予了酒店发展新的内涵和使命,智慧酒店应运而生,其服务产品追求新的更高的创新价值,不再停留在以往酒店只提供住宿、饮食、简单休闲娱乐等模式。文旅融合新时代背景下,人们去旅游或出差住宿的最终目的是获得优质并且个性化的文化体验,享受历史、世界给予的文化财富。近年来,文化、旅游近年来广受青年群体欢迎,而受疫情影响,酒店行业发展急需探索新模式实现人与人零接触、卫生舒适的高质量酒店服务。因此,智慧酒店不再是一个单纯的住宿领域,它用“文旅 智慧”的形式,不仅要推进自身在产品打造上的迭代升级、及酒店产品的独特性和差异化竞争力,同时也将促进酒店新业态的产生。

关键词:文旅融合;智慧酒店;酒店发展模式

一、文献综述

我国文化与旅游的融合现象在近几年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相关方面的研究起步晚于国外,随着在国外文旅研究的影响下,我国学者也逐渐注重起对文旅的研究,国内的研究更侧重于人文社会科学类研究方法,以定性的思维阐述为主,其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基础研究,与文化旅游相关的旅游文化辩证关系、文化旅游发展模式、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等方面,同样还涉及全域旅游、文化遗产、市场、环境、管理、活动主体等研究内容。文化旅游发展模式的研究,其中刘永生将文化旅游开发模式归纳为七种类型,如整合提升型、原地浓缩型、主题附会型、直接利用型、短期表现型、复原历史型、虚拟型。张春梅等人认为文化旅游可以通过点、线、面的形式,结合静态展示方式与动态活动方式,以发展成适合的文旅格局。张荣娟从创意视角出发将文化旅游开发模式分为直接利用开发模式、情景再现创意模式、本地文化创意模式、体验参与创意模式、主题附会创新模式。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研究,其中邵金萍认为文化旅游产业有超综合性、延展性、载体性、体验性、创意性、精品性、民族性与国际性的特征,针对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做到加强文化创意、树立意识、实施配套、完善旅游信息系统等。程晓莉等人认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通过渗透型、延伸型、重组型三种融合模式,采取完善政府机制、建设示范基地、培育产业集群、加强市场营销、重视人才培养等路径。

2012 年,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将智慧酒店定义为:“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信息智能终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酒店内各类信息的自动感知、及时传送和数据挖掘分析,实现酒店旅游六要素的电子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最终为旅客提供舒适便捷的体验和服务”。其后,国内关于智慧酒店发展的文献喷薄发展。荣荣,杨现民,陈耀华,赵秋锦(2014)认为智慧管理是指通过智慧管理云平台系统,对外界需求进行智能处理,为管理提供资源配置、数据集成、信息管理等业务支持,实现智能决策、可视化管控等,从而提升管理智慧化水平的过程。马关生,刘越(2013)认为智慧管理是企业通过建设能力和操作能力来运用企业智慧资源的能力,智慧管理通过对企业的智慧资源的系统管理助推企业稳健、快速发展。

融合文旅文化发展,程锦(2011)等从旅游产业的视角出发,认为旅游产业融合是旅游产业与酒店行业之间发生相互渗透、相互关联,最后形成新的产业。孙九霞,黄秀波(2017)从产业要素的视角出发,认为文旅融合中的语言、饮食、音乐、手工艺品、博物馆和文学元素是智慧酒店产业融合发展中的重要元素。

在文旅发展、酒店行业发展研究成熟的发达国家,关于“文旅产业”的概念研究,国外学者主要基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讨论。一是基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视角,提出在文创产业发展过程中,应与旅游等产业部门结合发展(Venturelli,2005)。二是基于旅游创意工作的特性探索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即旅游创意产业因与传统旅游产业存在较大差异,造成政府在制定文创产业政策上的某种困难(Bilton,2010)。Borowiecki(2014)基于对意大利旅游产业的分析,发现其文化产业吸引了大量国际游客,指出以剧场演艺、文博展览等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过程极大丰富了旅游产业的内涵。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